看巴中交通之蝶变 共筑未来畅行之路 | 网眼看巴中
2025年08月01日 18:33:0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张韵晗 摄影报道
7月31日,“巴中交通蝶变 共筑未来畅行之路”——“网眼看巴中”走进巴中市交通运输媒体线下采风活动开展。活动现场,网络达人和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巴中交通的历史变迁、建设成就、创新实践与未来蓝图。
海山村
公路建成 助推农旅融合
7月31日上午,网络达人和媒体记者一行走进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站在海山村党群服务中心远眺,蜿蜒的公路如同丝带般镶嵌在山野间,为产业发展铺就了希望之路。
海山村由原海山村、海山坝村和过街楼村合并而成。合并之初,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资源‘进不来’、产品‘出不去’,群众出行困难,严重阻碍了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海山村党委书记韩渭才回忆道,随着恩阳区委、区政府投资建成北部山区产业园区环线道路,沿线群众出行条件显著改善,海山村的产业发展“双向道”被打通,农村公路得以与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海山村
“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村里处处干净整洁,看到家乡焕然一新,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村民许定成的感叹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道路畅通,产业随之兴旺。海山村围绕“一核两环四带多园”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着力建设优质粮油产业示范园区。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亩,发展优质粮油产业,助力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超过2.5万元,真正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和集体经济壮大。
“过去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严重。现在村里发展合作社,在园区务工收入稳定,还能领到集体经济分红。”村民张勇告诉记者。
公路的建成,更成为农旅融合发展的强力引擎。海山村充分挖掘耕读文化、山水田园等特色资源,推动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有效辐射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条以路为纽带、融合农业与旅游业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在海山村越走越宽广。
恩阳机场
机场通航 低空经济促融合
随后,网络达人和媒体记者一行走进了巴中恩阳机场,映入眼帘的是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安检、办理值机手续的场景,机场外,一辆开往巴中城区的大巴正静候旅客。
“去年我们创立了‘巴山红叶’服务品牌,开通了机场大巴,持续提升服务质量,让游客出行更加便利。”巴中恩阳机场纪委书记兼总经理吴霞介绍道。
恩阳机场
巴中恩阳机场于2016年2月开工建设,2019年2月3日正式通航。目前,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8个城市的12条航线。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30日,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1.4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3%。
机场通航不仅便利了客运,更为发展低空经济打开了空间。“除了正常航线运营,我们还主动对接省内外航空公司,商洽飞行训练等通用航空业务。”吴霞表示,目前成都航空、西部航空、四川航空已正式在恩阳机场开展飞行训练任务,四川龙昊航校也已在此进行驻场训练飞行。
通用航空业务的拓展,正是巴中市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缩影。据悉,市交通运输管理局成立了低空经济工作专班,组建专家顾问团,成功吸引纵横股份等头部企业入驻。巴中市还积极举办各类活动推广低空经济,积极申报全省低空数字经济场景应用试点,为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巴中恩阳机场的通航与运营,正有力促进当地航空运输与低空经济的融合发展。
巴中东站
提升印象 打造交旅融合新枢纽
“滴,身份验证通过!”绿灯亮起,网络达人和媒体记者一行从巴中西站登上高铁,仅十分钟后便抵达本次活动最后一站——巴中东站。出站口,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有序引导,显眼处的指示牌清晰标注着就近乘车点,整个流程一目了然。
“我们以提升‘来巴第一印象’为目标,综合施策提升站场治理水平,将巴中东站打造成为展现巴中城市形象的新窗口。”巴中市机场铁路枢纽综合保障中心负责人赵泽中介绍道,东站通过科学分流,将选择不同出行方式的旅客引导至相应换乘区域,确保旅客有序、快速、安全疏散。
巴中东站
巴南高铁的开通,为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提供了强劲支撑。目前,巴中市已开行列车37列,通达10省(市)的39个城市91个站点,极大拉近了巴中与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等核心经济圈的时空距离,高铁网络的完善,有力推动交旅融合。同时,为支持文旅产业发展,成都局集团公司在红叶节期间开行多趟“熊猫专列”,有效带动了光雾山等旅游景区游客量持续攀升。
日前召开的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交旅融合,织密“快进慢游”交通旅游网络,盘活道路资源搭建文旅展示和展销平台,加快发展“一五九”米仓民宿集群,让旅途成为风景。
近年来,巴中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市委“一市四区三地”战略定位,深入落实交通强国、强省战略,加快建设交通强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细。如今,从阡陌田园间的产业环线到蓝天之上的飞行训练空域,再到高效有序的综合交通枢纽,巴中正以构建起的立体交通格局,为老区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编辑:宋俊梅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