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预计今年产业规模增长超20% 成都如何练“氢”功?

2025年08月02日 07:54:44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西南首台3.5吨氢能叉车正式下线,接到生产订单;蜀道丰田氢燃料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将于四季度建成投产……从特种设备下线到重大项目进度条刷新,今年以来,成都在氢能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记者8月1日从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获悉,建设“绿氢之都”,当下成都正深入实施氢能发展“六大工程”,预计今年实现绿色氢能产业规模增长20%以上。

抢占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新赛道

累计生产“成都造”氢车1169辆

在“双碳”目标下,交通领域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成都加快形成以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为主的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抢占国内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新赛道。

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一季度上牌的1125辆燃料电池汽车中,成都上牌量最多,达到480辆。

产业迸发的动力源于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氢燃料电池方面,东方氢能、荣创新能、新研氢能、成都亿华通、雄川氢能5户重点企业掌握了电池全套关键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8大电池关键零部件中,电堆、膜电极等6个已实现本地化。

以东方氢能自主研发的200kW级燃料电池系统为例,可使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实现加氢20分钟、续航550公里以上。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营销经理孔伟举说,去年,东方氢能交付的燃料电池商用车超400台。

《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从提升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能力、加快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加强加氢站配套建设等4个方面制定了10项支持政策;《四川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年)》明确以成都为中心,分批打造“川藏线”“成德眉资都市圈”“攀西雅成”等绿色氢路,重点推广应用氢能重卡、物流车、冷链运输车、城际客车等中重型、中远途车辆。

通过创新政策、开放场景,成都氢能产业的磁吸力不断加强——国际巨头加紧布局成都氢能市场,丰田汽车与蜀道集团合资成立蜀道丰田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蓉建设氢燃料电池智能制造基地。据了解,成都市氢能汽车领域已汇聚了重汽王牌等10户本地整车和改装车企,年产能3万辆,具备燃料电池客车、货车和专用车等众多车型设计开发及产业化能力,累计生产1169辆“成都造”氢车。

应用示范为桥梁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2025年是推动中国氢能产业迈过经济性拐点、转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一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指出,中国的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逐步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

从政策驱动转向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应用示范释放潜在合作机会,搭建起技术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近日,西南地区首套220kW高安全固态储氢燃料电池应急发电系统正式投入应用示范,标志着我国氢能应急电源实现核心设备自主化与工程应用取得新突破,为破解西南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该成果由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厚普清洁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集氢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

“目前该产品已达成多项意向合作,我们将加快把该项新技术、新产品推向市场,让它在更多场景下得到应用。”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氢能及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荣创新能董事长陈维荣介绍,从更长远看,项目还预留了绿电消纳接口,远期可构建“光伏制氢-谷电储氢-应急用氢”的闭环体系,既平抑电价波动,又为“成渝氢走廊”建设提供场景支撑,产品未来可拓展至数据中心、应急备电、抢险救援等多元场景。

商业化订单纷至沓来,“成都造”氢能产品开拓海外市场的消息不断传来:纵横大鹏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实现商用并远销海外;政企联动出海抢订单,以亚联绿氢装备为核心打造的墨西哥水电解项目圆满验收……

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市氢能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50亿元,增长15%,居全国前列。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持续深入实施绿氢示范带动、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集链成群、场景应用拓展、基础设施攻坚和产业生态培育“六大工程”,今年推动绿色氢能产业规模增长20%以上。

(记者 吴茜)

编辑:许成嵩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