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安州区河清镇:代表监督“硬举措”催生建议办理“新效能”
2025年08月04日 12:33:07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在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一份份满载民情民智的人大代表建议,正通过人大监督闭环转化为惠及千家万户的扎实成效。2025年上半年,镇人大督办的21件意见建议件件落到实处,成绩单背后是一套日益完善、充满活力的人大监督新机制在强力支撑——从“听汇报”到“真问效”,从“单向转办”到“双向奔赴”,人大代表监督的深度与政府回应的温度,共同奏响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乐章。
精准发力 构建监督新格局
河清镇人大以制度创新撬动监督质效,将政府办所工作置于常态化、规范化的监督视野之下。
调研先行,夯实监督根基。每次主席团会议前,人大组织相关领域代表深入一线,围绕即将听取汇报的2-3个办所核心工作,“带着问题”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摸清工作实情与痛点难点,为精准评议奠定坚实基础。
会场问政,激发履职动能。调研代表列席主席团会议,现场听取办所负责人专题汇报。人大代表结合前期掌握情况,直击关键问题、提出犀利建议,将监督压力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内驱力。
测评亮分,压实办理责任。会上开展满意度测评,为人大代表提供“阅卷”平台。测评结果当场公布,既是对办所工作成效的直接检验,更是倒逼其正视问题、持续整改的“紧箍咒”。
闭环管理 打通办理“最后一公里”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成果是检验人大监督实效的“试金石”。河清镇人大将建议督办深度融入主席团监督体系,构建全周期闭环监督链条。
全程盯办,问题“不悬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列入主席团会议的固定议题,对于进展缓慢、代表反馈“不理想”的建议(如场镇三线治理、绕城道路项目推进等),主席团直接“挂牌”重点督办,确保“事事盯到底、件件有回响”。
协同联动,难题“合力破”。针对跨部门、跨层级的复杂建议,人大发挥协调枢纽作用。如在白溪沟堤防整治、铁骑堰灌区用水清淤等“硬骨头”问题上,人大持续协调水利、自然资源等上级部门,积极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推动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
多维反馈,激励“双提升”。及时向人大代表反馈办理进展与结果(如医院门口交通疏导、秸秆禁烧工作成效提升等),让人大代表感受到履职价值。正向反馈机制极大激发了代表建真言、献良策的热情,形成“提得好”与“办得实”的良性互动。正如彭德军代表所说:“看到我们的声音被重视,建议变成现实,为民代言的劲头更足了!”
机制赋能 监督效能“看得见”
创新监督模式如源头活水,持续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基层办所工作“精细化”。在人大监督推动下,“工作清单”制度在便民服务中心、项目中心等办所全面铺开,职责边界更清晰,工作流程更透明,主动接受监督成为常态。
作风效能“大跃升”。通过常态化监督与测评压力,各办所服务意识与责任担当显著增强。便民服务中心“好差评”闭环管理、延时帮办服务获群众点赞。城建办优化经营场所安全审查机制,为商户减负松绑。农办主动开展麦冬种植风险提示,守护农民“钱袋子”。
发展动能“更澎湃”。监督效能最终要服务于发展大局。经发办借力宝雎路通车机遇,成功引进长城机械项目落地。积极争取资金开展有机认证与品牌建设培训,擦亮稻菜园区“金名片”。对接水利部门加快铁骑堰灌区现代化项目,破解马灵村用水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河清镇人大的实践深刻昭示,唯有将人大代表监督之“势”转化为制度创新之“能”,才能让民意呼声落地生根,让治理效能开花结果。当主席团会议上的每一次问询都直抵核心,每一份测评都承载着民意的重量,人大代表的监督权便真正转化为驱动政府善治的强大引擎。在河清镇,人大监督与政府作为的“双向奔赴”,正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书写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篇章。
(文/图:河清镇 刘继铎)
编辑:张妍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