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草原·游牧之光》情景剧在全国首演
2025年08月06日 17:21:08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陈荞
8月5日,红原第十三届牦牛文化节在雅克音乐牧场开幕,《红色草原·游牧之光》山歌音乐情景剧首次演出,正式与观众见面。
牦牛文化节开幕式
暮色中的草原成为天然舞台,黑帐篷在草地上自然搭建,牧民牵牦牛、磨青稞、打酥油的日常动作构成剧情主线。百余名牧民演员以天地为幕、生活为剧,用一根百米乌尔朵串起千年游牧智慧,借一本红军日记唤醒九十年红色记忆。随着清脆的牛铃声响起,红军后代小雅背负曾祖父的乌尔朵与残缺日记登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此展开。剧中,泽旺甲、托让等山歌好手即兴献唱,《我不是》等曲调在草原上回荡。
作为牧民驱赶牦牛的工具,乌尔朵曾是沼泽中拉起红军的“救命绳”;记载长征艰辛的日记本,空白处已被当代牧民的幸福照片填满。迁徙队伍的烟尘、挤奶姑娘指尖的奶珠、合力搭建的黑帐篷,将军民互助的红色记忆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智慧融成可触可感的现场。“连风里的酥油香都分不清是舞台还是草原的。”重庆游客张先生的感叹道出沉浸式体验的魅力。
55分钟的剧情以时空折叠手法,让1935年红军过草地的风雪与2025年牧民的笑脸在同一帧画面重叠。当百米乌尔朵绕场传递、千人锅庄融入草地、希望之火在夜幕点燃时,观众从旁观者变为文化叙事的参与者。正如观众所言:“纺牦牛线的演员完全嵌入角色,这不是表演,是生活本身。”
情景剧演出
“舞台上的日子和牧场生活没太大区别。”红原玛萨呈祥弹唱队队长丹增的话,道出情景剧的创作初心。剧中40余名村民、50多头牦牛还原迁徙场景,挤奶、打酥油等日常被搬上舞台,让游牧文化以最本真的姿态呈现。
总导演雷扬解释,选择乌尔朵与日记本为双线索,是因前者装着千百年游牧生活,后者藏着九十年红色历史,二者在剧中完成跨时空对话。“我们不要聚光灯下的完美,就要带着晨露的真实”,这种“不演”的创作理念,让成都游客王女士感慨:“每碗牦牛奶、每根帐篷绳都带着生活热气,真实得不像演的。”
作为文化节启幕核心,这部情景剧是红原对游牧文化表达的突破。据介绍,红原95%以上人口过着游牧生活,亦是红军长征途经地,“红色草原·游牧之光”的主题恰如其分。
从山歌非遗传承到情景剧创作,红原正探索“非遗+红色文化+现代文旅”的融合路径,让文化生命力转化为发展动能。
当火炬光芒融入星空,草原的歌声仍在延续。这场开幕仪式不仅是文化节的序幕,更是红原向全国乃至世界发出的邀请——来此听草原长调、赴文化盛宴,见证一个民族对传统的坚守,与一个地区对未来的创新。
(供图:红原县委宣传部)
编辑:卓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