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成都这个中心拿出3000万“真金白银” 助推科技成果实现“成都试、成都转、成都造”

2025年08月11日 23:07:52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刘佳慧

“收到了!专项资金已到账。”今年4月,四川蜀锦峰科技有限公司顺利拿到成都中试服务中心100万元专项支持资金。

“资金到位非常快,这将加速我们第四代有机硅合成革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科技服务“点对点”、助企纾困“实打实”,成都市科技局深入开展“进解优促”工作,擦亮“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品牌,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进”。

但如何在企业成长的关键时期,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及研发投入?这笔来自成都科服英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持资金的资金支持就显得格外重要。该资金为支持成都中试服务中心建设而配套成立,将成为助推科技成果实现“成都试、成都转、成都造”的又一“利器”。

成都中试服务中心

模式创新 全国领先!

“真金白银”支持“成都试、成都转、成都造”

盛夏8月,位于白鹭湾科技生态园A区的1栋1单元正进行最后的装修冲刺。几个月后,成都中试服务中心将在这里“安家”,多个前沿科技成果项目也将从这里迈出成果转化的“关键一步”。

成都中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旗下成都科技服务集团打造,并联合成都英诺技转、成都市技术转移联盟等专业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从成立的各方主体上看,足见这个中心是为促进成果转化而生。

据介绍,中心将面向大院大所、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平台等创新主体的中试项目和产业化项目,汇聚成果转化上下游资源,坚持功能性服务和市场化业务相结合,打造集案例展示、技术攻关、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企业孵化、人才培训、场景验证、成果交易为一体的生态服务体系,助推科技成果实现“成都试、成都转、成都造”。

中试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如何提高中试的成功率,助力科研项目成功跨越“死亡之谷”?中心立足资金这个关键点,做了一系列探索、论证。

“科技成果从0到1的转化过程中,从公司成立到申请办公场地,从产品研发到中试产线搭建……方方面面都需要投入资金。当前早期项目想获得启动资金,主要通过股权、债权及政府补贴等方式,这几种方式各有优劣,尚且无法全部覆盖早期项目资金需求。”成都科服集团负责人一语道破了早期科技成果在转化、孵化中面临的资金难题。

为此,中心最终决定由成都科服集团、成都英诺技转出资3000万元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据介绍,该专项资金采取自主管理模式,是一个可以提供多范围、全模块、投退灵活的资金池,覆盖种子、天使、Pre-A阶段,可以为早期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我们采取‘一企一策’,资金使用灵活、决策快,最快可在3周内完成注资交割。同时,专项资金有完善的退出机制,有效保证了专项资金的持续性。”成都英诺技转负责人直言该资金支持模式的优势之处。

在他看来,打通资金这一关键环节,可以成为中心有效联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游资源的有力“抓手”:“中心有载体、有资金、有平台、有专业团队支持,在多方联动下,可以迅速将成果转化落到实处。”

运行1年投2个项目

已有项目实现资金退出

过去一年,在中心载体加快建设的同时,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已先行一步,快速运转起来,目前已实现对2个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成功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成都久远智造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远精密”)就是专项资金支持的第一匹“千里马”。

在一次项目交流会中,团队敏锐地注意到久远精密的技术领先性以及产品行业应用前景。作为成都市重大的成果转化项目,久远精密部分中试成果已成功应用在汽车热泵关键技术领域生产力装备上。

“新能源汽车热泵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负责电池组和电机运行时的散热管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车安全与能效。久远精密团队此前在与国内某龙头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时,成功帮助企业实现了某国际知名新能源汽车热泵生产线效率的大幅提升。”久远精密负责人娓娓道来,而正是得益于专项资金的支撑,企业成功迈出产业化的“第一步”。

“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久远精密将中试技术服务平台化,不仅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收敛与客户之间的知识产权边界,更有效地搭建与纵向和横向客户的需求桥梁。与此同时,在继续深化生产力装备发展的同时,久远精密逐步将中试成果直接转化成各行业的关键零部件,服务于机器人、新型储能(二氧化碳相变储能)、大型热管理系统、超大型牵引电机、高动态直线电机等关键工业领域。”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有“成长的烦恼”。尽管公司很快签下上千万元订单,但由于客户回款周期过长,导致资金链极度紧张。

“去年年中,公司现金流几乎断裂。”团队回忆,“除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外,中心还协助公司获得银行几百万元贷款。”这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也帮助企业成功度过最艰难的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已成功实现久远精密项目的资金退出。团队还“剧透”了一个彩蛋:中心目前正在对接多个前沿科技成果,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有更多好消息传来。

项目开放征集中!

预计今年10月中心正式运营

就在不久前,3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已正式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项目,将重点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未来产业领域,单项目支持资金为50万-300万元。

在项目评选标准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会重点关注几个方面:一是项目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和领先性,二是有明确的市场应用场景,三是是否解决卡脖子问题或国产替代,“我们将面向大院大所、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平台等创新主体的中试项目和产业化项目敞开大门。”

“提供功能性服务、坚持市场化原则”是相关负责人格外强调的一点,“中心将坚持市场化的评价原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创新资源,也能保证中心持续、健康运转。”

事实上,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采取“1+1+1+N”的运营模式,即1支专业团队、1组多元转化资金、1个数字化系统,链接N个中试平台,将从技术、人才服务、政策、载体、市场、资金等方面给予科技成果全方位支持。

“中心不仅有物理载体,也有配套支持资金,在这两个抓手之上,中心还将链接科创通‘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技术-验证-转化-培育’的一站式服务,并与成都现有的中试平台合作,搭建中试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团队还透露,中心正在积极链接更多的科创资源加速“创新要素的汇聚,将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丰厚的土壤。”

预计今年10月,中心将正式投入运营。届时,更多来自全国的前沿“科创种子”,有望在这块转化沃土上“破土而出”,实现“成都试、成都转、成都造”。

(成都市科技局供图)

编辑:王敏琳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