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即时快讯

买买买,逛逛逛,根本停不下来|我们的世运会

2025年08月15日 15:59:19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许雨珂 摄影报道

世运会赛场上激战正酣,赛场外的成都消费市场同样热潮奔涌。

来自全球的运动员与游客在比赛之余,深度融入这座城市的商业脉搏,掀起一股“赛事经济”的消费热潮。从传统批发市场到国宝栖息地,从潮流商业街到成都世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消费活力在蓉城遍地开花。

荷花池里淘“宝”

熊猫基地“萌”购

“这里的市场像个迷宫,但东西又好又便宜!”来自南非的世运会参赛选手在荷花池市场举着刚采购的熊猫玩偶感叹。在他身旁,数名运动员正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与商户顺利还价,购物袋里塞满了中式服装和运动鞋。不远处,一对西班牙夫妇在双语志愿者协助下试戴新款太阳镜,付款后执意与志愿者合影:“成都的购物体验,完美!”

这座西南最大的日用百货批发市场,在世运会期间成为外国选手的采购圣地。蓉北商圈服务局产业发展部负责人张靓梅向记者揭示荷花池为何会有这样的吸引力:“荷花池拥有服装、文具、玩具等超十万余种品类,消费者可一站式购齐全家所需。更重要的是极致性价比,能用最低价格买到品质优良的商品。”

成都世运会前,为迎接国际客群,荷花池进行了全方位升级。市场入口处矗立着双语导购地图,主干道设置了醒目志愿服务点。“我们组织了西南交大、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70余名双语志愿者,覆盖六大市场提供翻译导购服务。”张靓梅介绍。

来荷花池采购的外国参赛选手和志愿者合影(图片由蓉北商圈服务局提供)

“外国游客来基本上都是最喜欢带熊猫元素的产品,我们很多商家支持微信、现金、外卡等多种支付方式,对他们来说非常方便。”商户罗栖表示,门店里一整墙的各式熊猫系列商品最近销售火爆。

支付便利化是国际消费环境建设的关键。目前成都已有数万家商户支持外卡支付,重点文旅商圈实现全覆盖。

距离荷花池十五公里外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同样涌动着消费热潮。“它们真的很爱睡觉,但实在太可爱了!我知道它们是中国的‘国宝’。”打卡完大熊猫,世运会瑞士参赛选手在商店举起熊猫雪糕惊喜不已,“这是我第一次吃到熊猫造型冰淇淋!很有创意。这座城市更让我惊讶的是公园与绿地随处可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她的队友在一旁精心挑选着玩偶:“家里三个孩子都痴迷《功夫熊猫》,这些玩偶是最好的礼物。”他指着其中戴帽子的熊猫玩偶说,“这个让我想起电影里的主角阿宝。”

瑞士参赛选手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选购

世运特许文创

掀起抢购热潮

春熙路世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内,收银台前排起长队。

“蜀宝穿古装这款玩偶还有库存吗?”“金牌冰箱贴什么时候补货?”的询问声不绝于耳。货架上,“川味美食盲盒”展示区仅剩样品,武侯祠联名款公仔早已售罄。

“特意从北京赶来买买买!”知名体育纪念品收藏者张文全抱着刚入手的“竹梦”火炬模型告诉记者,“设计师是我老友,我见证了火炬从设计到诞生的全过程,这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商品,更是十分具有收藏价值。”

早在来成都观赛之前,张文全就在线上购买了一套“蜀宝”“锦仔”的玩偶,从北京一路带来成都,陪他一起观赛。“两年前的大运会,我也特意来成都买了很多‘蓉宝’。这次再来世运会,还是感觉到成都赛事办得越来越好,城市更加多元包容!”

张文全和他购买的“蜀宝““锦仔“公仔

一旁,店长陈任博正穿梭在货架间补货,他告诉记者:“卖得最火爆的是川味美食盲盒,麻辣兔头、糖油果子、钵钵鸡等四川名小吃的植绒版。上架三天就抢购一空,很多消费者遇到了就会端掉一整盒。”他拿起“蜀宝游三国”公仔,“这款只剩样品了,还在等补货。是携手武侯祠博物馆推出的特色联名文创产品,‘蜀宝’与‘诸葛亮’结合起来的形象。”

据世运会执委会宣传部专职副部长高怡强在专题发布会上介绍,本届赛事累计推出16大类500余款特许商品,开设线下零售点218个。“我们严格品控,定位精品,让特许商品成为连接世运与大众的桥梁。”高怡强特别指出,蜀绣特许商品运用“晕针““滚针“等传统技法,是成都非遗技艺的创新实践,更是世运“文化赋能”理念的生动体现。

在春熙路成都世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选购的外国游客

赛事流量变现

消费跃升新高

时间来到深夜十二点,太古里旁的火锅一条街上,美国游客举着手机镜头从进店到红油锅底开始沸腾。“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上万点赞的火锅视频,特意打车过来体验看看有没有博主说的那么辣!”

这种“线上种草,线下打卡”的消费模式正在全城蔓延。记者从成都市商务局了解到,据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7月以来,平台标题含“成都”的视频投稿量超336万条,同比增长104.2%;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28亿次,同比增长37.9%。线上热度迅速转化为线下打卡热潮,当月成都相关打卡量超670万人次。都江堰、文殊院等历史人文景点,东郊记忆、春熙路等潮流地标,以及世运会场馆周边,均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观众在观赛之余体验城市特色,形成了“观赛+游玩”的消费联动,带动了周边消费增长。

庞大的世运人流拉动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多元消费需求。平台数据显示,“成都哪好吃”搜索量同比增长34%,游客线上锁定美食目的地,直接转化线下餐厅订单增长,由此形成的“线上传播-线下打卡-消费转化”闭环,为消费市场注入持续动力。据滴滴数据显示,成都是外国用户在国内使用滴滴打车最多的五大城市之一。成都世运会开幕前一周,入境用户在成都使用滴滴的打车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7%,其中来自美国、新加坡等国的外国游客最多,他们在成都最爱打卡的目的地包括锦里古街、春熙路步行街、安顺廊桥、宽窄巷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

细分行业中,餐饮消费的支付交易额同比增长近60%。其中,火锅品类支付GMV同比增长52.7%,成为成都最热门美食品类。综合服务需求旺盛,支付交易额同比增幅高达83.7%,其中,足疗按摩GMV同比增长78.9%,游戏厅、美发、网吧等项目热度攀升。赛事期间,“看赛事、吃火锅、做足疗”已成为许多游客的标配行程,观赛人群更带动了游戏厅、网吧、KTV、Livehouse等休闲娱乐消费。酒旅行业同样供需两旺,订单量同比增长65.9%,“赛事+旅游”的协同效应显现。

荷花池支持外币支付的商户标识

运动员们带走的不仅是闪耀的奖牌,更是浸润着巴蜀风情的“成都烟火”。这场席卷全城的消费热潮,正是成都将“世运流量”高效转化为“消费增量”的成功实践。

编辑:刘亚宇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