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五年来成都绿建面积占比提升至90%

2025年08月16日 00:56:18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当日,一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生态日成都市主场活动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行。活动上,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成都市碳达峰碳中和五周年成果。

据介绍,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成都市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成都新篇章,取得积极成效。

在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方面。成都夯实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基础,推动城市由“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转变,构筑“两山、两网、三环”的生态格局和通风廊道体系。破解市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召开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城市新区、中心城区和县市新城结对联动。推动土地从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变,五年来,全市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5.5万亩,耕地数量增至505.3万亩,城镇竣工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提升至90%。

在产业结构方面。成都建好产业园区、做强园区经济,召开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构建“3+22+N”园区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光伏、氢能、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和碳中和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68家、绿色工业园区4家。“十四五”以来,完成建材、铸造等行业91户企业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清理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1.6万余户,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4.6%。

在交通运输转型方面。成都打造“轨道+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体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突破670公里,居全国第4位。“环+放射”快速公交网络不断延伸发展,开通运营16条快速公交线路,地铁站点50米范围内就近设置公交站点比例达94%。全面推广节能低碳交通工具,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累计建成充换电站3800余座、充电桩32万个,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8万辆、占比15.1%。

在新型能源体系方面。缓解城市电源空心化问题,持续推动“蓉耀工程”建设,电网安全负荷提升至2310万千瓦。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投运新津永商等3个100MW储能电站,储能装机达到42万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05万千瓦,虚拟电厂具备可调节能力超过80万千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园区、重点行业节能降碳重点工程,2023年全市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62.6%,高于全国36.2个百分点。

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成都加快建设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国家“无废城市”。构建以“分拣中心为平台、回收网点为支撑、现代运输为纽带”的回收网络,2024年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700万吨、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引领,加快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培育2家有资质的家电拆解企业和2家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白名单”企业,2024年回收报废汽车6.4万辆。推动15个省级及以上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明显。截至今年6月,全市累计完工既有建筑增设电梯1955部、更新电梯1475部;汽车报废更新、置换更新补贴申请量分别达9.4万辆、22.3万辆,拉动汽车消费584.2亿元;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申请超661.5万件,占全省比重超50%;获得“两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92.27亿元。

“双碳”工作是一项全面的、持续的长期推进工作,实现目标须久久为功。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扎实开展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确保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记者 刘泰山)

编辑:许成嵩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