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网首页

翠屏区:以“三立”夯实人大基石 促“三合一”整合工作见实效

2025年08月16日 11:35:58 来源:四川新闻网

李清凌 陈宇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周瑜原

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是夯实基层人大工作基础、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翠屏区人大常委会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立意、立形、立言”的思路,在李庄镇积极探索镇人大主席团、代表“家站”、基层立法联系点“三合一”的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新路径,推动三者功能有机整合、一体发力,让基层人大阵地从“建”起来、“动”起来向“活”起来转变,有力筑牢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前沿阵地。

“立意”领航,锚定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方向

深度挖掘李庄镇人大工作内涵,通过赋予鲜明时代主题的“跋山涉水,步履不停;山高水长,映照初心”十六字再续“山高水长”的李庄故事,增强人大工作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李庄人大工作注入了动力。

立意之基是政治责任如“山”。代表齐心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与党同心。人大主席团每年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宣讲全国“两会”精神,运用“组合式+定制式+立体式”模式,开展“代表讲、代表学、代表干”活动,不断拓展基层人大代表、人大干部的学习广度和深度,提升履职能力。同时,聚焦发展建言,组织代表围绕基层人大工作重点与区域发展难题开展讨论,形成高质量建议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立意之策是服务站“高”谋远。深化运用“六个联动”监督机制,在“上下联动”监督和专业代表监督上下真功、求实效。在对长江生态保护、耕地流转整治、古镇景区管理、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开展监督过程中,区、镇两级同步开展视察、调研,专业代表累计参与监督工作128人次,在改进基层人大工作、推动李庄发展方面提出了系列意见建议。同时,镇人大主席团坚持民生项目“由民做主”,运用“摸、议、决、推、评”五字工作法、“四退四留”项目筛选建库法等系列机制,使镇级票决项目全部按期完成,实现了用“小切口”项目让广大群众普遍受益。

立意之本是代表如“水”情怀。李庄镇各级人大代表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数年来,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家站”、扎根基层、走访群众,累计提出推动李庄发展的建议131件,激发代表聚焦民生事项,积极参与监督工作和代表活动。2024年以来,共开展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20余次,收集到“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规范养犬管理”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余个。其中,李庄垃圾处理厂建设、沿江村公路硬化、聚居点路灯照明设施安装等10余个项目均被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建成投运,推动构建起人人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立意之根是制度“长”效强基。早在2004年,李庄镇人大按区人大常委会要求以“述职+评议+测评”的方式开展直选代表向选民述职工作,经过二十年的工作实践,代表向选民述职评议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极大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2007年,李庄镇按程序建立了代表小组建立及活动办法、代表述职评议办法、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办法、代表资格暂停及终止和代表补选办法等一系列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历经2016年、2023年两次修订,构建起李庄镇人大完整的制度体系。二十年来的制度积淀为如今“三合一”整合提供了制度支撑,确保了新路径有章可循。

“立形”筑基,塑造人大代表联络站品牌形象

塑造“李”代表系列形象,以“我是‘李’代表,我为你讲李庄故事”为主线,以与“李”共建、与“李”同行、与“李”代言等为主题,使“李”代表形象深入人心,让人大代表联络站充满了活力。

与“李”共建,筑牢履职阵地。按照翠屏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管理办法要求,同步叠加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委员、委室对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进行“分片包干式”定点、定期、定项指导联系的“三联三定”区镇共建模式,让“家站”建设责任上提一级、管理力度再强一档。坚持每年开展“3+N”集体入站活动,由入站代表集体研究决定联络站年度工作计划、年度监督专题、接待走访选民方案,定制式开展履职培训、专题调研、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增强代表入站履职的仪式感、责任感和凝聚力。同时,建立代表履职“双函制”和“双向监督交账”机制,在解决代表履职后顾之忧的同时,形成联络站与代表工作双推互动。

与“李”同行,提升服务质效。联络站引入翠屏区“数智人大”平台端口,实现代表“个体”与代表联络站、镇人大的有效关联,让代表履职信息“一经录入、多方受用、档案自动生成”,助力“三合一”高效联动,极大减轻了基层工作量。同时,构建“人大代表+驻站法官”多元解纷体系,一方面下沉司法资源,法院主动邀请驻站代表旁听庭审、参加评议等活动,提升和优化司法服务;另一方面入驻法官线上线下进行专业的法律指导和交流,协助代表帮助群众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基层法治全面发展。

与“李”暖心,化解民生难题。持续健全完善入站代表收集问题、转交办理、跟踪督办、反馈群众的制度机制,建立群众反映问题台账、制定问题交办清单,由镇人大根据管辖权限按程序进行转办,并通过代表“接力”和“12345”政务热线代表快办通道向上提交,及时公开公示群众反映问题和代表所提建议办理情况,形成工作闭环。推动解决了场镇居民吃水难、行路难、垃圾处理难、农民卖菜难等民生问题,使联络站真正成为汇民情、纳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履职平台,“李”代表们用“实干指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立言”赋能,激活基层立法联系点内生动力

打造开放、透明、高效的立法联系工作平台,让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立法工作,感受李庄法治建设的魅力和价值,让基层“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向上传达,推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李庄落地落实。

广开言路走立言之径。充分发挥李庄“三合一”人大阵地扎根基层、面向群众与游客的显著优势,一方面建强征集网络,组建由法庭、司法所、市场监管所、景区服务中心、“水电气”企业,以及李庄商会、乡贤人士、非遗传承人等构成的专家资讯库,同步在村、社区布局20个信息采集点,既实现镇域范围无遗漏,也覆盖到基层立法相关的重点行业领域;另一方面激活参与力量,推动12个相关行业部门、90余名专业人员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参与地方立法工作。同时,李庄镇制定出台《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议征集活动奖励办法》等四项制度,进一步提升意见征集的数量与质量。

为民建言守立言之责。坚持做好地方立法的“后半篇文章”,实现人大监督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推动联系点从助力民主立法的单项职能向民情收集、法治宣传、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拓展延伸。结合李庄镇文旅融合发展实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宜宾市李庄古镇保护条例》,围绕古镇保护、文旅融合、城乡融合等重点工作,镇人大常态化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持续推动解决古镇保护、文化传承、景区管理等系列问题,立法的实施助力李庄获得“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多项荣誉。

普言明法践立言之行。积极开展“选民来说事”“立法主题宣传月”等普法活动,携手李庄法庭(旅游环保法庭)在长江畔开展现场执法释法活动,代表全程参与长江边巡回审判、巡江执法、生态修复等工作,并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李庄古镇保护条例》搬上宜宾市人大系统“20分钟说法”现场,从多维度深化立法知识普及,建立起“立法——监督——治理——普法”一体化推进模式,实现了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发挥最大化,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中不断深化。

“立意”定方向、“立形”搭载体、“立言”激动力,三者协同推动人大“三合一”阵地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反应”,让李庄镇人大工作实现了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为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翠屏方案。(供图:宜宾市翠屏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编辑:李雪艳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