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运会赛场被四川非遗 “圈粉” 古今混搭太惊艳 | 跟着赛事去旅行
2025年08月18日 17:14:43 来源:四川新闻网
8月6日上午,阳光洒满新都香城体育中心软式曲棍球场馆,这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在晨光中焕发出蓬勃活力。随着女子团体预赛小组赛泰国队与瑞典队的激烈交锋拉开帷幕,现场观众的欢呼声瞬间点燃了赛场氛围,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正式打响了“第一枪”。球场上,双方队员敏捷的身影穿梭如电,挥杆击球的清脆声响与战术配合的默契交织,不仅展现了运动员的精湛技艺,更彰显了世界运动会的竞技精神与多元魅力。
而在此之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已悄然上演。金堂非遗步打球作为成都传统文化的瑰宝,先于正式比赛在全球观众面前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助兴展演。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们手持球杖,在场上以优雅的步法穿梭腾挪,将古老运动的风采演绎得淋漓尽致。步打球源自唐宋,曾是贵族与文人雅士热衷的体育活动,其融合礼仪、智慧与体能的独特魅力,通过非遗传承者的生动演绎,仿佛让千年前的历史画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展演中,球杖与小球的碰撞声清脆悦耳,表演者的身姿如行云流水般,引得现场观众连连赞叹,更让屏幕前的全球观众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步打球展演现场。图源:金堂发布
这场非遗展演不仅为世界运动会增添了独特的文化色彩,更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当现代竞技的激情与传统文化的风雅在同一场馆碰撞,成都世界运动会以创新形式诠释了“体育+文化”的融合理念。随着赛事的持续推进,这场汇聚全球运动员与文化精粹的盛会,必将书写更多精彩篇章,向世界展现中国开放包容、活力创新的时代风貌。
四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巴蜀文化精髓,展现了四川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它们不仅是体育竞技,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世代相传,这些体育非遗项目在现代社会中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吸引着人们去领略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领略四川体育的历史风韵吧~
青城武术
青城武术是发源并流行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及其周边区域的武术拳种总称。其受道家影响深远,与道家修炼的“外活四体、内活经络、修命强身”的“动功”息息相关,是一门理法精深、体用兼备、系统完整的武学体系。青城武术于2009年入选第二批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遗青城武术传承人刘绥滨,为太极拳爱好者展示青城武术的魅力。图源:视觉中国
青城武术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年以前的黄帝时期。传说轩辕黄帝问道青城山时,就留下水火神功、风火神功。东汉142年,张陵在青城山创道教正一派,留下雌雄龙虎剑、降魔功,形成青城派武术雏形。后经唐代长于技击的杜光庭、宋代曾率众起义并建立大蜀政权的武林高手王小波、李顺大力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完整体系和独特风格的青城派武术。
沐川草龙
沐川草龙又称黄龙,产生流传于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境内的,由稻草编扎而成的一种扎耍龙灯,是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代表性体现。2007年3月,沐川草龙成功申报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草编(沐川草龙)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沐川草龙表演。图源:视觉中国
沐川草龙又称“黄龙”,是流行于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一带的民间草扎技艺。沐川草龙历史悠久,相传其起源与唐太宗登基前枕稻草而眠的历史有关,后人因此将稻草编扎的龙灯视为祥瑞的象征,当众舞动戏耍以祈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滑竿(华蓥山滑竿抬幺妹)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它产生于唐朝,盛行于清代,是一项流传于华蓥山区的传统民俗体育竞技活动,主要包括滑竿的制作技艺、指滑竿民俗、滑竿抬幺妹比赛以及抬幺妹产生的路况号子。该项目是一项具有鲜明的传统音乐、传统体育、传统技艺和民俗因素的代表性非遗项目。2005年在四川省农民体育健身展示大会上荣获了展示项目一等奖,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已纳入四川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纳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
滑竿抬幺妹表演。图源:视觉中国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所用的滑竿由两根长约3米、粗约5公分的斑竹,配以一把凉椅及长约1米的两横杆捆扎而成。参与竞技项目的幺妹,是农耕文化背景下对农家小妹的俗称。滑竿抬幺妹:抬夫一前一后,幺妹坐于椅中,撑伞遮荫,轻颠慢颤,悠然自得。通过上坐、起抬、颠试、路况号子提醒、风趣逗乐以及下坐等环节,形成完整的行为范式和文化情趣,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创造力。
新津端午龙舟会
新津龙舟竞渡始于唐代初年。相传杜甫住成都草堂期间,就曾到新津观看龙舟竞渡。据清道光版新津县志载:“五月五日包角黍,悬剑蒲艾虎于门,饮雄黄酒,城南竞渡。”说明新津龙舟竞渡这一民俗的历史悠久。
天府端午龙舟会比赛现场。图源:视觉中国
新津龙舟长4丈8尺,绘制龙头龙尾安在船的前后,船身绘制龙鳞,颜色鲜艳,有红、黄、青、白、黑五种颜色。龙舟竞渡有1000米、1500米等多种规格的直线竞速。龙舟竞渡,多取逆水行舟,加之龙舟长4丈8尺,划起来颇有难度,故而夺标竞争激烈,扣人心弦。比赛后的彩船表演,所有彩船定点造型,表演内容有龙灯、狮灯、神话故事、川剧折子戏等表演,有的船上还进行歌舞、时装表演。此后还有其他项目:抢鸭子、龙舟号子表演、放和平鸽、对空射击、滑水表演、飞机跳伞表演、动力伞表演、渔舟表演、彩船夜游、大型焰火晚会等。抢鸭子实乃趣味性体育,自清代以来,就是龙舟会的保留节目。
藏棋
2020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扩展名录,阿坝州阿坝县申报的省级非遗名录项目“藏棋”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成为阿坝州第一个国家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项目。
“中信杯”藏棋棋王(双王棋)争霸赛。中新社记者 贡嘎来松 摄
藏棋的阵形名称和打棋的过程包含藏族精神文化信息,如藏棋阵形中的“吉祥八结棋”“母牛项圈棋”“牦牛砺角棋”“拉萨棋”等。这些名称都是代表祥和吉祥,也是藏族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这些事物的名称,成了藏族棋艺中的名词。藏棋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完善,成为中国传统棋牌游戏,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藏棋拼子力运用战术计策来赢得胜利,讲究的是智斗,每个棋子在不同的位置摆放就会有不同的势。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三雄夺魁
“三雄夺魁”,是集竞技、娱乐、观赏为一体,具有粗犷、朴实的民族特色,简单易行的一项娱乐与竞技活动。2009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身着彝族服饰的演员表演“三雄夺魁”。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三雄夺魁”的用具简单,主要以麻绳、牛皮筋一端将三根绳打结在一起,另一端系成能套入肩膀的套,在适当的位置系上标志。竞赛规则也很简单,基本上无犯规、违例之规定,就是三名年轻力壮的青年男子在直径2米大的圆的内接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套上三根打结于圆心的绳子,在裁判鸣哨开始后分别向不同的三个方向用力拉,以将标志物拉出圆外为胜。胜利者将赢得阿咪子送上的祝酒歌、泡水酒,还可以将心仪的姑娘背回家,也就是“背新娘”。
四川体育非遗文化与世运会跨越时空对话,共筑文明传承的璀璨纽带。当千年非遗邂逅国际体育盛会,古老技艺的智慧沉淀与现代运动的创新活力碰撞出独特火花。成都世运会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为非遗文化搭建全球舞台——从唐代步打球与软式曲棍球的千年接力,非遗不再是博物馆的珍藏,而是化作流动的文化符号,在世运会的聚光灯下焕发新生。与此同时,世运会亦从非遗中汲取精神滋养,将龙舟竞渡的团结协作、传统射艺的专注笃定融入赛事基因,让体育竞技成为跨文明交流的桥梁。二者相互呼应,让非遗文化借体育之力走向世界,世运会因文化之根而更具魅力,共同书写着人类文明在传承中创新、在交融中发展的壮丽篇章。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郭幸鑫 整理报道
(综合中新社、四川省体育局、视觉中国、金堂发布)
编辑:郭幸鑫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