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网首页

云端上的“凉”经济:大瓦山村民吃上“生态饭”

2025年08月18日 18:43:56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清晨,大瓦山的薄雾还未散去,刘小平的民宿小院已经飘出腊肉的香气。几位成都来的游客围坐在木桌前,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片晶莹剔透的腊肉:“这肉真香!”刘小平笑着介绍:“这是我们海拔2000米、用粮食喂养的猪做的腊肉,别处可吃不到这个味儿!”

大瓦山风景

“避暑胜地”带火民宿经济

金口河区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平均海拔在1500—3200米,景区森林覆盖率近80%,负氧离子极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夏季平均气温20℃,夜晚甚至需要盖上棉被,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近年来,这里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凉爽的气候,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避暑。

游客打卡拍照

“我已经是第四年到这里来避暑了。”来自乐山的黄女士表示,这里空气特别清新,温度适宜,每年都会到这里来玩,还会拍摄很多照片。广东游客段女士从广东自驾游来到这里,看到大瓦山雄壮挺拔,五彩天池神奇秀美,不住地称赞:“空气好,环境好,值得来玩。”

民宿生意火爆

游客来了,民宿也火了。“以前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现在都回来开民宿了。”刘小平说。他的民宿有20多间房,今年夏季几乎天天爆满,“不少客人提前一个月就订房,就怕抢不到。”

像刘小平这样的民宿,永胜乡已有62家,床位数量同比增长51.8%,高峰期入住率超过80%,日均接待游客4000人次,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亿元,民宿经济已然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土货网红”鼓起村民腰包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让民宿老板赚得盆满钵满,还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在瓦山村的道路旁,村民王连义的“瓦山洋芋哥”摊位前围满了游客。“现挖现炸,10块钱一碗,一天能卖近50碗。”王大哥边翻动油锅边说,“以前土豆5毛钱一斤还愁卖,现在做成小吃,收入翻了好几倍。”

村民杨大姐的腊肉铺子更是热闹。“游客最爱买我们的腊肉香肠,真空包装带走,最远寄到过广东。”她指着墙上挂满的腊肉说,“去年卖了2000多斤,收入近10万元。”

熏好的腊肉挂满墙

除了土豆、腊肉,高山野生菌、土蜂蜜、八月笋等当地特产也成了“抢手货”。不少游客临走时还打包带走,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

“文旅融合”拓宽振兴路径

永胜乡副乡长童琳林介绍,永胜乡拥有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和大瓦山五池水利风景区“双国字号”招牌,未来将深挖文旅潜力,把中医药、冰雪旅游、非遗文化等融入乡村旅游。

大瓦山风景

“我们计划引入彝绣、彝歌等非遗体验项目,让游客不仅能避暑,还能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童琳林说,“同时完善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游客体验。”

大瓦山的故事,正是“生态变现”的生动实践。曾经的偏远山村,如今成了“网红”避暑胜地,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未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这片绿水青山还将释放更大的经济潜力。(图文由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 马紫萝提供)

编辑:刘亚宇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