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师节“四川省获国家级荣誉医师风采录”:陈跃
2025年08月19日 10:19:13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岷江潮涌时
四川医者
以德筑堤以技为舟
漫溯生命的光年褶皱
四川省医师协会
特别推出
《四川省获国家级荣誉医师风采录》
致敬·医者之光!
全国总工会全国先进工作者
陈跃:教授博士生导师
核医学科主任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省医学会核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核医学科医师分会会长
·四川省核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PET学组副组长、儿科核医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药学会核药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陈跃教授一直从事核医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使泸州市唯一的核医学科诊断治疗在许多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云贵川最先开展分子代谢显像临床工作。在婴儿联体畸形肝胆功能诊断方面发挥了核医学显像优势,为临床工作开展发挥较大作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人事厅等8项科研课题资助,并主持研究。放射性核素标记脱氧葡萄糖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好研究成果,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论文100多篇。
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已转让实用新型专利并投入生产1项,在临床推广销售,获使用单位及临床好评,填补了国内空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
主编《甲状腺疾病核素诊疗问答》《实用骨关节核医学》《儿科核医学》。任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核医学》、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教材《核医学》、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核医学》编委。参编《核素治疗学》。
荣誉档案
全国总工会全国先进工作者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第三届中国核医学医师奖
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科技系统先进个人
四川省首届“四有”好老师
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
“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健康四川-大美医者
从医感言
1992年,我踏入核医学科,彼时这里“门前冷落”,因公众对“核”的恐惧,核医学备受冷落,发展艰难。但我坚信,越冷门意味着发展空间越大,既然选择了,就要在这片领域有所建树。
从医30余载,我深刻领悟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并非一句空谈,而是每一位医者的行为准则。身为核医学科医生,不仅要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精准诊断、治疗,还要有耐心与爱心,消除患者对“核”的恐惧。每一份影像报告,都承载着患者的信任,关乎临床治疗决策,容不得半点马虎。
多年来,我们团队致力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国产放射性核素药物,让患者不再因高昂费用与漫长等待而延误病情。看到患者经治疗后重燃希望,生活质量改善,便是我最大的成就。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岗位,以仁心仁术,为核医学发展、为患者健康全力以赴,不负医师之名。
——陈跃
陈跃教授悉心指导团队成员
医路历程
“核医学追光者”30多年的突围之路
病房查房、研究患者病情、门诊出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教授陈跃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他尽心抚慰患者病痛,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永远在他心中排第一。他秉持“严师出高徒”的理念,毫无保留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核医学科技的赛道上,陈跃是一位执着的追光者。3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攻克放射性药物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2025年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陈跃获得全国总工会“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陈跃教授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甘为“拓荒牛”突破“卡脖子”难题
1992年7月,24岁的陈跃从泸州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了核医学科。科室最初只有两个人、两间半房间,连个厕所都没有。当时,许多患者谈“核”色变,有人问陈跃:“你怎么被派到核医学科去了?”他说:“越是冷门说明发展空间越大,既然来了就要接受挑战。”抱着这样的心态,他开始在核医学科参与导医、采血、注射、体外检查等工作。
后来,陈跃考上了华西医科大学核医学科研究生,2011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在赴美的半年中,他每天都泡在核医学诊疗室搞钻研,珍惜每分每秒的学习机会。
学成归来,陈跃担任核医学科主任,肩负起振兴核医学科的重任。当时,核医学科依然是冷门科室,无人问津。虽然不到40岁,陈跃已是科室最“老”的医生了,他暗下决心,要做就做到最好!
陈跃教授在核医学诊疗室潜心钻研
一直以来,国内放射性核素大部分依靠进口,价格高昂,容易被“卡脖子”,放射性核素在运输过程中还会发生衰变,造成药物成本进一步提高。为了破解困局,陈跃萌生了一个想法:努力研发一种药,既能缓解癌症患者疼痛,又能不出国门就享受到世界级医疗服务。于是,陈跃开始搞医药研发,做成果转化。
自1996年起,陈跃带领团队三十年如一日潜心科研攻关,在放射性药物研发领域执着求索。2021年,陈跃团队成功研发了两种放射性新药,一种用于骨转移早期诊断,一种用于骨转移精准靶向治疗,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中取得了理想疗效。2023年9月,陈跃团队自主研发的骨转移治疗新药TBM-001成功转化,转化金额高达3850万元,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放射性药物中转化价值最大的药物,也是我国放射性药物转化的里程碑,为肿瘤骨转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2025年3月,骨转移新药TBM-001获得临床批件。预计2027年上市,年销售将超过100亿元。
陈跃教授带领团队在放射性药物研发领域执着求索
初心为民,勇做打造核医疗高地的推动者
此前,因为放射性核素依赖进口,国内开展诊疗技术也较少,大部分患者只能选择到国外进行镥177药物治疗,路途遥远,一次治疗至少需要花费30多万元的费用。陈跃带领团队潜心研发,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镓68检查、镥177治疗转化,并在全国率先开展锕225治疗转化,由此开启了“核医学治疗,不用去国外”的新局面。
新药品研发出来了,但面临无人信任的尴尬局面,陈跃便带领队伍到处寻找病人,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推广,不厌其烦地到各科室向患者讲解介绍。从第1例到第100例、第1000例,患者的口口相传,让大家惊喜地发现,泸州这个地方有“北上广”医院都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于是慕名而来求医,治疗费用仅需去国外治疗的30%。目前,医院已经成为国际领先的镥177治疗中心,年治疗人次位居国际前列,为广大中国癌症患者提供了更经济、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核医疗是未来医疗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之一,国家和省上先后出台关于医用同位素发展规划及放射性药物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明确将核医疗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泸州市委、市政府也把核医疗产业作为全市成长型支柱产业优先发展。
陈跃团队带领的核医学科已经成功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并且凭借其在核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建成了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医科大学核医学研究所、靶向放射性药物创制四川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核医药产业学院,四川省核医学医疗、教学、科研与创新转化平台,国际领先的核医学转化平台。
陈跃教授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团队
目前,陈跃正带领团队打造全国最大的肿瘤核医学中心。该中心的建设不仅将大大提升我国在肿瘤核医学领域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将有力推动核医疗技术的临床转化与应用,为无数患者带来希望与福音。
面对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陈跃表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和西南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的肯定,更是对核医学事业的激励。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继续深耕核医学创新,用核医学技术为患者点亮生命希望,为把泸州建成全国最好的核医学中心不懈努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供图/供稿:西南医科大学)
编辑:曾璐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