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滨:匠心除痛楚,仁心暖万家 | 农工党党员故事
2025年08月19日 18:13:26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在泸州医疗战线上,有这样一位医者,他以毫米级精准为患者驱散疼痛阴霾,以科研创新为学科点亮前行灯火,更以公益大爱为基层播撒健康火种。他就是深耕疼痛领域十余载的泸州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泸州农工党党员——胡滨。
临床诊疗:微创巧手构筑“无痛长城”
十年磨一剑,他挑战高危区域精准干预,用创新改写患者命运。
勇闯“手术雷区”,毫米之间显真章。面对传统开胸手术的高风险,胡滨以创新为刃直指医学难题。2025年,他主导完成国内罕见的高度移位型颈胸交界处(C7-T1)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创新采用“经椎弓根内侧缘入路脊柱内镜技术”,仅通过8mm钥匙孔切口便精准摘除位移髓核,完美规避胸导管、喉返神经等“手术雷区”。该突破性案例研究受邀在2025年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年会上作专题报告,引发广泛关注,填补了我院疼痛科脊柱微创技术在全国疑难脊柱疾病领域的重要空白。
高难手术“零并发症”的硬核担当。近五年,他主刀四级手术超500台,脊髓电刺激植入、鞘内吗啡泵植入等复杂手术自主完成率达80%,创下全年手术零并发症的行业奇迹。一位曾饱受腰椎剧痛折磨的患者动情道:“胡医生只用钥匙孔大的伤口,就卸掉了我身上十年的‘大山’!”
从零开始构建完整诊疗体系。2019年,他牵头创建医院首个独立疼痛专科,年均开展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等特色治疗5000余例。2024年,他带领团队辛勤工作,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门急诊量6000余人次、手术量近2000台,科室影响力稳居区域前列。
科研攻关:精耕疼痛治疗“核心技术”
从实验室到手术台,他将科研成果淬炼为临床利刃,照亮精准镇痛之路。
勇当靶向镇痛机制“破解者”。胡滨深耕疼痛基础研究,近五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其中《川芎嗪调节SIRT1/AMPK/PGCLα通路对偏头痛镇痛机制研究》为靶向治疗提供新依据,他常对团队强调:“科研要像手术刀一样精准,直击疼痛的本质。”
技术改良的临床“翻译家”。2025年,他指导青年医师张博涛发表SCI病例报告1篇,推动科室2项微创技术成果入选全国疼痛医师年会(专题报告1项、壁报交流1项)。身兼8项学术职务(含四川省脊柱微创专委会常务委员等),主导制定的区域疼痛诊疗质控标准惠及万千患者。
社会公益:大爱无疆织就“健康网络”
身为医者、农工党党员,他双岗建功,履行社会责任,将仁心化为纽带,在城乡间铺就普惠健康之路。
基层医疗“造血师”。他探索建立“手术带教+人才培养”长效帮扶机制。2015年驻点筠连县中医院1年,2022-2024年扎根叙永镇卫生院2年,为基层培养12名疼痛专科骨干。“胡老师手把手教会我们微创技术,现在乡亲们再不用奔波求医了!”一位受训医生感慨道。
健康科普“先锋官”。他构建“线上+线下”科普矩阵,每月发布抖音、公众号专栏,撰写《慢性疼痛防治手册》等10篇科普文章;组织“疼痛防治进社区”等20余场义诊,惠及群众超3万人次,相关事迹获泸州电视台专题报道,被推荐评为泸州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银龄守护“贴心人”。他牵头“农工党健康行”等公益项目,并建立了医养结合绿色通道,为37家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惠及老年患者2000余人次。养老院李大爷含泪说:“胡医生总说‘老人怕疼不是矫情’,他是真懂我们啊!”
仁心铸口碑,荣誉证初心。十二面锦旗无声诉说着患者的信任——他坚持的“术前评估-术中精准-术后回访”的全流程管理,让患者满意度连续5年超95%。从2021年医院“对外协作先进个人”到2023年泸州市“优秀农工党党员”,荣誉背后是他十余年如一日践行“因病施治”的庄严承诺。
胡滨的故事,是一部用手术刀写就的疼痛征服史,更是一曲以仁心谱就的大爱长歌。当微创技术让疑难重症患者重绽笑容,当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利器,当偏远山乡响起疼痛专科的足音——这位疼痛克星的身影,始终闪耀在健康泸州建设的最前线。
正如他所践行的信念:“立足医疗岗位勇攀技术高峰,履行农工党员职责服务社会民生。解除疼痛是医者的天职,而让技术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则是双岗建功的价值所在。”
(供图/供稿:农工党泸州市委员会)
编辑:刘亚宇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