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网首页

“德馨于行 技精于勤”医师节特辑丨雅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义梅:办公室灯光下的党性刻度

2025年08月19日 18:32:5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近日,雅安市疾控中心办公室的灯光格外亮眼,张义梅的手在键盘上飞舞。掌心被汗水濡湿,她却没分心——这份健康教育科普明天就得发出,疫情可不会等人,早一点普及,争取跑在病毒的前头。

张义梅,这个39岁的公共卫生医师,桌上总摆着党章和疾病防控指南。穿白大褂15年,如今身为第一党支部书记,她常说:“病毒不认身份,党员就得冲在前头。”

支部会的“任务清单”

每月支部会上,张义梅的笔记本上从无空话。“联包帮小区有病媒生物防制需求,党员跟我一起上”“进养老院送健康,年轻党员负责活动细节”,她把“精准检测 护佑健康”的党建品牌,当成了看得见的任务。

2024年,支部捧回“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更珍贵的是另一份成绩单:所辖科室获国家先进集体,青年党员摘得全国竞赛一等奖。“党建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是让党员在业务里挑大梁。”她将这作为党务工作者的座右铭。

山路上磨破的手册

石棉县山路崎岖,张义梅的帆布包被磨出毛边。包里常年装着棉签、手电筒和翻卷的地方病防治手册。十五年前初见氟斑牙患者焦黄的牙齿,大骨节病患者变形的关节,听克山病患者叹息时,她就知道“那些眼神,让人没法停脚”。

为摸清地方病病情,张义梅带领团队跑遍136个行政村。去汉源县乌斯河镇村上那次,越野车在崎岖的机耕道抛锚,她踩着泥浆走了两小时,赶到老乡家第一时间查看降氟工程使用情况。手册里记着哪家有病史、哪处水质需监测,甚至画着山间取水点简易图,“比GPS还准”。

2023年全国地方病防治竞赛前,张义梅对着大骨节病X片练到眼红。决赛夺冠时,她想起大骨节病老人的话:“你们来了,就有盼头。”如今雅安已消除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等,那本磨破的手册,成了最珍贵的纪念品。

震区里的消毒水味

“9·5”泸定地震后,张义梅带着消杀设备驻守安置点。她在点位上来回巡查,教老乡配消毒水:“一瓶盖药三桶水,像腌菜放盐,多了少了都不行。”

半个月里,张义梅和同事确保每个帐篷、厕所都消杀到位。

从“4·20”到“6·1”,再到“9·5”,每次震后,张义梅的身影都在防疫一线。“灾后无大疫”五个字,她用脚步和汗水一遍遍践行。

茶园里的健康课

张义梅的朋友圈没有自拍,满是“吃碘盐注意啥”的科普帖。作为健康教育负责人,她把“健康进万家”的讲台搭在田间地头。

集市里,张义梅举着控盐勺讲高血压:“一天一勺盐,高血压不来找。”汉源桃树下,她教果农防暑:“摘果时戴宽檐帽,避开大太阳,防暑降温保健康。”

张义梅带领团队把知识搬进新媒体,“雅安疾控”公众号成了百姓健康顾问,全省市县排名前十。有次下乡,大娘举着手机说:“你们发的文章,我给娃娃们都转了。”她挽着大娘的胳膊,眼里的光比屏幕亮。

十五年里,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采样时多走几里山路,消杀时多喷一遍药剂,宣讲时多讲几句方言。山路磨破的鞋、震区流的汗,终成百姓口中的“放心”。就像她常说的:“党性不在奖杯上,在每个需要你的地方。”灯光下拉长的身影,在疾控这片土地上,刻下了清晰的党性刻度。(供稿/图:雅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张妍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