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川网原创

让矿山由“黑”到“绿” “准能实践”有何秘籍?丨大河壮阔 亮丽北疆

2025年08月20日 09:12:08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游伍琼 摄影报道

8月19日下午,“大河壮阔 亮丽北疆”全国党媒走近母亲河大型全媒体传播活动媒体团来到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的林果经济示范区里,西梅、苹果挂满枝头。媒体团成员一边在果园里体验采摘乐趣,一边感叹:“矿区竟能种出这么好的果树!”

林果经济示范区种植的苹果

准能集团地处蒙晋陕三省区交界的准格尔旗,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却面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挑战。作为国家能源集团骨干企业和黄河流域国家能源重点保障企业,准能集团在遵循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的同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破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难题,探索走出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走进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大家在观景台极目远眺,曾经沟壑纵横的采矿层绿意盎然。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是准能集团生态修复实践的成功典范,让黄河流域焕发了生态新机。

媒体团漫步在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

如何跳出“挖煤——运煤——卖煤”的传统路子,破解“资源陷阱”?准能集团从开采初期就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创新形成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技术体系,成功将昔日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改造为万亩良田、森林草原,实现了由“黑”到“绿”的蜕变。

实践中,准能集团探索“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林果”“生态+文旅”“生态+研学”“生态+光伏”多元产业模式,已建成8个生态功能区;种植牧草1万多亩,开发饲料及小杂粮种植基地3000多亩;建成林果种植基地3.9万亩,当地村民每年增收4000万元;种植观赏花卉1000多亩,建设采摘日光温室42栋;现存栏和牛种牛、安格斯优质肉牛2000多头,并成为当地种牛引入繁育基地。

截至目前,准能集团完成绿化面积9.95万亩,累计种植各类乔灌木7633.5万株、地被3.79万亩,矿区复垦率达到100%,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至85%以上,平均侵蚀模数降低88%。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植物品种由最初的十几种增加到240余种,松鼠、獾子、狐狸、天鹅等数十种野生动物在示范区栖息,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准能集团矿山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矿山”“中国最美矿山”等荣誉称号。“矿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了世界经济论坛报告、自然资源部首批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及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典型案例,并在自然资源部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中推广。

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的美景(准能集团供图)

不久前,准能集团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项目首期工程正式开工,将持续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注入动能。

编辑:王敏琳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