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从能源“资源富矿”变“发展高地”,四川如何破局?

2025年08月21日 07:43:00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兴隆湖畔,创新浪潮涌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关键一子”。面向“十五五”,在这场绿色变革浪潮中,作为中国清洁能源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四川如何从“资源富集地”变“能源电力发展高地”?成都又如何链动创新资源优势,乘势而上?

8月20日,一场集齐科技前沿、产业创新领域的院士、专家、工程师的“高峰对话”在蓉举行,现场“分析”“支招”“解题”,为成都乃至四川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聊创新”“谋路径”。

“话现状”

四川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88%

新型能源体系是一种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能源系统。然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离不开新型电力系统这个中心环节。

现场公布的数据显示,四川全省电力总装机接近1.5亿千瓦,同比增长超过10%;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建设和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电装机和发电量稳居全国第一,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88%……

“力争‘十五五’末全省水电和新能源装机分别超过1.1亿千瓦和8200万千瓦,基本形成水电、新能源双主体地位。”四川省能源局副局长曾光表示,四川接下来将强化多能互补的电源建设,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

“聊创新”

AI赋能四川有算力,也有资源禀赋

随着新能源接入比例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可控对象从以“源”为主扩展到“源网荷储”各环节,安全稳定机理愈发复杂,AI的应用将愈发重要。

特别是面对新型电力系统电网调度运行所面临的海量数据分析预测困难、电网运行决策求解难等问题,AI技术在揭示数据隐含规律,进行跨领域知识融合推理方面,可以实现复杂随机环境下的多目标决策。

“尽管深度学习和大模型技术发展迅速,但电力系统因其复杂性和不完全可观性,使得AI应用面临巨大挑战。”现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系主任陆超特别阐述了AI技术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场景应用。

在应用中,AI技术在学习训练、仿真样本偏差、可观性和不完全可观性以及安全性约束等方面存在难题。如何从技术创新上“破题”,进一步赋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在陆超眼中,这不仅需要在技术上克服深度学习、大模型技术的挑战,还需在应用层面上解决数据整合、系统可观测性等实际部署中的诸多难题。

随着AI等技术快速发展,除了作为“计算分析工具”,算力也正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共舞者”。

今年4月,四川印发《关于支持加快算电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建成富有四川特色的“绿电+算力”融合发展项目。

打通电力与算力融合的堵点,技术底座与资源禀赋是关键一环。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数智发展研究院副总经理吴浪洲举例形容道,“简单来说,若将算力视为信息‘比特流’,电力比作‘瓦特流’,二者同为流动资源,应如同DNA双螺旋般彼此缠绕、紧密关联,共同构成统一体,构成协同关系。”

“成都乃至四川发展算电融合,大有可为。”在吴浪洲看来,水、风、光资源富集的四川,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名副其实的“绿电大省”。同时,成都凭借独特地理位置和丰富创新资源优势,在“东数西算”战略中占据核心枢纽地位,依托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等算力底座,未来可以通过整合算力资源与电力调度,为算电融合发展提供支撑平台。

“谋路径”

四川如何“向新求绿”,乘势而上?

作为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四川如何“向新求绿”,乘势而上?主旨报告环节,对于四川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专家们开出了“药方”。

“清洁低碳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目标。我们在供给侧要推动以新能源为主发电,以多种清洁能源协同互补发展;在消费侧推动先进电气化技术和装备发展取得突破,使电能逐步成为终端能源消费的主体。”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力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强表示。

“四川水电开发利用率超75%,开发程度较高,因此四川省水电开发已进入收官期。”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蒋峰以水电开发为例分析道,“四川水电开发应该能开尽开且存量挖潜,新能源开发应该多样化利用,分布式、集中式基地化开发多措并举。”

(记者 黄雪松 实习记者 周继红)

编辑:许成嵩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