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 原创| 国内国际| 理论| 时评| 资讯| 财经| 科教| 文旅| 汽车|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网首页

雅安石棉:办好民生实事 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2025年08月21日 16:38:54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8月的石棉县新棉街道,民生暖意浸润街巷村落。从西区社区利吉堡片区居民拧开水龙头时的舒心笑容,到岩子社区群众踏在水泥路上的踏实脚步,再到老鹰岩周边村民夜间出行的安心灯火……近年来,新棉街道始终锚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精准施策破解民生痛点,用实干担当织密民生保障网,让基层治理的温度直抵群众心坎。

解“用水两难”:增压泵站引清泉进万家

“修增压泵站之前,我们这儿基本要错峰用水,山水不稳定还浑浊,下雨天根本没法用。”回忆过去的用水困境,新棉街道西区社区5组居民易建英仍记忆犹新。利吉堡片区地处陡坡,高差显著,几十户坡顶居民长期面临“双水源难解渴”——自来水高峰时水流细如筷,山间自然水源雨季又泥沙混杂。随着片区危旧房改造后租住户的增多,用水矛盾日益突出。

群众的呼声,就是工作的哨声。西区社区经走访摸清民生痛点后,第一时间向新棉街道反馈。街道迅速响应,主动向上级对接争取,最终将该片区饮水改造纳入“石棉县2025年第一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项目”。经过实地勘测与多方论证,街道在片区内选址建设增压泵站,配套安装不锈钢变频主泵、水箱及变频控制器,从技术上保障用水稳定与安全。

“通过三次增压,水能直达片区最高点,现在每户楼上的水都有压力!”西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殷红丽介绍。历经一个月施工,增压设施投用后,易建英的生活彻底改变:“修了增压站,水压大了,我们用水方便多了!”困扰多年的“用水难”,终成历史。

修“致富通途”:以工代赈铺就幸福路

“以前的泥路,雨季连摩托车都骑不了,孩子读书太困难了!”提及过去的出行窘境,岩子社区居民倪建感慨万千。城北后山曾只有一条坡陡路窄的土路,坑洼难行,居民靠步行或摩托车出行,农产品运输受阻,学生上下学安全更是悬在心头的事。

为彻底破解困局,新棉街道指导岩子社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动道路修建纳入“石棉县新棉街道2024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采用水泥混凝土硬化两条道路,总长超5公里,将昔日窄路升级为3.5米宽的标准化乡村道路。“原来只能过小型面包车,现在货车出行都没问题!”岩子社区党委书记陈勇说。

更让群众暖心的是,项目以“村民自建”模式推进,创新采用“公益类基础设施+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机制,吸纳416名当地居民参与建设,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86.39万元。倪建便是受益者之一:“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挣了两万多元,太感谢党委政府了!”

如今,平坦的水泥路直达家门口,不仅打通了城北后山的“断头路”,更让片区300多亩农作物、中药材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以前东西运不出去,现在货车能上来,老板主动来收购!”陈勇的话里满是干劲。岩子社区5组大学生还专门写来感谢信:“这条路是党和政府的关爱之路,更是我们走向美好生活的希望之路。”居民倪平也动情地说:“党委政府把居民的事放在心上,走在新路上,心里亮堂!这条路,也拉近了我们和社区的距离。”

亮“民心灯火”:共建共享暖了村民心

在岩子社区六七组,老鹰岩二级电站建设期间,新增农民工用水导致当地居民生活用水紧张,夜间行车增多也让路面交通压力陡增。群众的“烦心事”再次牵动着新棉街道和社区的心。

为实现“共建共享”,社区在做好施工协调的同时,积极对接国能大渡河老鹰岩(四川)水电有限公司,争取到25万元投资——建成50立方米玻璃钢蓄水池一个,安装太阳能路灯55盏。

“现在用水不紧张了,晚上出门也亮堂,心里踏实!”当地村民说。这一举措,直接缓解了300户1000余名村民及施工企业的用水、出行难题,让企业发展与民生保障实现“双赢”。

从“解水忧”到通“路畅”,再到亮“灯暖”,新棉街道以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群众的锦旗是鼓励,更是鞭策。”陈勇的话,道出了街道干部的共同心声。下一步,新棉街道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把民生答卷写在群众家门口,推动基层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更强劲的动能。(供稿:石棉县委宣传部 吴丹)

编辑:张妍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