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陈子昂的朋友圈” 第四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嘉年华之夜燃动射洪
2025年08月23日 07:17:28 来源:四川新闻网
川网传媒-四川新闻网记者 李婷婷 何佳欣 摄影报道
射洪的风,拂过千年涪江,还带着淡淡的墨香与诗韵,在八月的夜空中悄然凝聚。
8月22日晚,四川射洪体育馆灯火璀璨,文化的星光点亮了城市的夜空,第四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嘉年华之夜在此拉开帷幕,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书画名家、书画爱好者以及优秀师生1000余人,共赴这场一年一度的笔墨之约。
活动现场
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指出: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旅游发展,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当青少年书画传习遇上“陈子昂的朋友圈”,将在射洪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与精彩?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就此展开。
相约“诗酒射洪”
千年文脉遇见青春笔墨
当开场秀的灯光亮起,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抗日爱国将领于渊、现代射洪建设者涂明江等人的身影次第浮现,他们与“东道主”陈子昂展开跨越千年的对话,古今文脉在舞台上交融碰撞。
“陈子昂的朋友圈”
这场紧扣“文化传承 强国有我”主题的盛会,用一场场创意十足的表演、一次次暖心互动,让射洪的千年文脉在青少年的笔尖下跃动,而“东道主”陈子昂更是全程“在线”,成为这场文化狂欢中最特别的“主持人”。
射洪,是初唐文学家、诗人、诗歌理论家陈子昂的出生地,他自幼在此成长,18岁外出求学。他的诗歌革新主张和文学成就奠定了射洪的文化根基,射洪市通过举办陈子昂国际诗歌周、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现象。
“陈子昂”和“辛弃疾”隔空对话
同时,陈子昂的“诗酒文化”推动了射洪酒业发展,沱牌和舍得等品牌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如今,这座浸润着陈子昂笔墨风骨的城市,正以书画为媒,让这份文脉代代相传。
而这场历时5个多月的书画盛会,通过线上线下联动,510余场特色活动接连开展,“AI携手共创书画”让传统与科技碰撞,“校牌竞写”让笔墨走进日常,“书画名家挥毫泼墨迎世运”更添时代豪情。从初赛到选拔赛,热潮席卷全国,覆盖5300多所学校,吸引超22.8万名学生参与,最终选拔出790名学生在陈子昂的家乡挥毫竞技。
穿梭古今之间
跨时空对话“陈子昂的朋友圈”
整场嘉年华最动人的,莫过于贯穿始终的“时空对话”,“去年在江油青莲,咱们书画泼墨,好不快活!今天,我们来到涪江边上的射洪!知道我为什么要来这儿吗?因为这里,是我最最敬佩的偶像——初唐文坛革新大神陈子昂先生的故乡!对,我也有偶像。”舞台上,“李白”的话语引来全场欢笑。
全场灯光聚焦舞台中央,激光雕刻大屏幕启动,时空之门缓缓打开,陈子昂的身影从历史长河中走来,衣袂翩跹间,千年文脉仿佛在这一刻苏醒。
“李白”亮相射洪
而当“陈子昂”说出:“今日之射洪……妙啊!产业兴邦、科技强国!当年我以诗革新文坛,今日你们以‘锂’赋能时代、造福苍生,此乃盛世新篇!盛世气象!”全场掌声雷动。
少年中国古今回响大合唱
“少年郎!你手中的笔承载着未来!”
“少年中国,未来可期!”“陈子昂”的话音刚落,全场青少年齐声应答“文化传承 强国有我”,声浪如潮,震得体育馆顶棚仿佛都在共鸣,这是跨越千年的约定,更是青春对文脉传承的承诺。
……
开卷人赵忠志
嘉年华之夜开卷赏析环节更将“陈子昂元素”拉满:国家一级演员赵忠志以声传情,解析黄庭坚行书《陈子昂修竹篇》中的文人风骨;四川省书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王道义细品书法冠军作品,解读笔墨间的传承密码;四川省美协主席李青稞凝视国画冠军之作,勾勒丹青里的时代气象;成都市青少年宫教师赵敏则引领众人走进王维《辋川图》,在山水间触摸诗画交融的东方美学。四位开卷人身临诗意画境,带观众在笔墨间读懂中国书画的传奇。
开卷人王道义
三项大奖花落谁家
“嘉年华之夜”荣耀加冕
千年文脉,因少年而延续;强国之路,因传承而璀璨。
全省决赛中国书法类获奖代表上台领奖
经过激烈的比拼,第四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的各项比赛结果终于出炉。此次嘉年华之夜上,三大奖项一一揭晓!聚光灯下,21位中国书法类获奖代表、21位中国画类获奖代表与12位书画教学课例获奖代表依次登台,当他们接过奖杯时,全场掌声雷动。
全省决赛中国画类获奖代表上台领奖
全省书画教学课例获奖代表领奖
正如“陈子昂”所说的那样:“心中有梦,才知何为‘生逢其时’!你们不必再叹‘后不见来者’,因为你们自己,就是照亮未来的光!好一个‘文化传承,强国有我’!看这少年意气,如日初升,我无憾、无憾!”
“跨越时空的讯号不仅连接历史,更激发当代少年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嘉年华之夜总导演胡洪佳介绍,整场晚会以“书画书卷”为核心造型,以“陈子昂的朋友圈”为脉络串联起整台晚会,每一处细节都呼应“文化传承”主题,从卷轴式背景到笔墨形灯光,皆在诉说“以笔传心,以画承情”的深意。
夜色渐浓,体育馆内的掌声与欢笑渐歇,但射洪的文脉长卷才刚刚翻开新篇。笔墨不停,青春不止,文化传承,我们永远在路上!
编辑:许成嵩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