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10万可省33%的利息!四川各银行消费贷优惠多多|民情瞭望
2025年08月24日 21:40:32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陈荞 摄影报道
近日,财政部等三部门制定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对工商银行等23家贷款经办机构的消费贷按照1个百分点的年贴息比例进行补贴。9月1日,消费贷贴息政策即将落地,四川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哪些优惠?记者走访了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网点后了解到,各家银行已经做好相关工作,将在合规前提下让消费者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银行网点
消费贷贴息即将落地 有银行咨询量增加了2倍
8月23日,虽然是周末,位于成都二环路东二段的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部里,市民邹女士在柜台前咨询消费贷的业务。邹女士说:“听说9月1日起消费贷款贴息后利率可以做到年化2%,十分划算。我准备贷款换一台车,等政策下来了就申请贷款。”据悉,浦发银行目前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浦闪贷”年化利率最低3%,最高额度可达100万元。额度全面覆盖房产购置、汽车消费、家居装修、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各类消费场景。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理财经理赵航介绍:“最近几天,到我们行咨询办理消费贷业务的客户比平时多了2倍,我好几个朋友都打电话咨询我。”
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零售信贷部负责人杨云杰对贴息政策给予了高度认可。他说:“贴息政策广泛覆盖各类消费场景和人群,浦发银行将借此机会,更好地服务工薪阶层、灵活就业人员等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杨云杰认为,贴息政策带来的业务量增长,有助于抢抓优质资产和优质客户,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将深化与各行业商家(如汽车厂商、家装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等)的合作,拓宽消费场景,创新金融产品,提升差异化服务能力。
在工商银行春熙支行,工作人员表示咨询消费贷的客户也比平时增长了不少。该行信贷部门工作人员说:“9月是消费贷的旺季,汽车有‘金九银十’的说法。同时9月是开学季,大学生和家庭的消费贷款需求也会增长。本次贴息对象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通过降低贷款成本,可以鼓励居民合理借贷消费。 ”
消费贷款10万元 可以节省33%的利息
消费贷贴息后,消费者贷款后能够享受多少利息优惠?杨云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之间在浦发银行办理消费贷,可获得年贴息1%,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消费30万元)。如果消费者在浦发银行贷了10万的消费贷,年利率3%时,年利息原为3000元,可以享受1000元贴息,实际支付2000元,节省了33%的利息。
银行大厅
虽然消费贷让消费者享受优惠,但贷款的贴息也有上限。工商银行成都春熙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财政部的实施方案,贴息有一个上限,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最高贴息1000元,5万元以上消费,最高贴息3000元。若在多家机构贷款,贴息金额可叠加,但需通过银行审批。具体审批规则,我们要等总行细则出来后才执行。”
四川本地银行:提供消费贷和经营贷更多优惠
除了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消费贷贴息的经办银行,成都银行、四川农商银行等四川本地银行也在给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的优惠。
8月22日下午,市民袁先生来到成都银行解放路支行咨询消费贷相关业务。袁先生说,“我问了成都银行,如果我在车商那里办贷款,一个月要还将近500元,而在成都银行办一个月只需要还300多元,一个月要少还100多元。而且成都银行还可以先息后本,降低还款压力。”
成都银行解放路支行相关负责人王献青介绍,今年以来,成都银行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号召,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优惠券,客户用券后消费贷年化利率3.0%起,最高额度达100万元。除了个人消费贷,成都银行在个人生产经营贷上也推出了优惠。王献青介绍,成都银行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最高额度为800万元,当前可享受最低年化2.55%综合成本。
记者从合江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处获悉,今年以来该行针对不同用户客群,推出多种消费贷款产品,广泛覆盖各类消费场景。其中,蜀信e贷(个人消费)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期限最长5年,手机银行APP可一键申请和提额、极速审批、秒速到账。该行的另一个信用贷款产品居民消费贷,通过循环额度,最高贷款额度可达30万元,期限最长5年。此外,该行针对用户长期、大额消费需求推出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最高额度可达200万元,期限最长10年。
除了响应国家的财政贴息政策,浦发银行还为“浦闪贷”提供了一系列其他优惠政策。浦发银行的“浦闪贷”贷款期限最长可达7年,相比之前的5年有所延长,能有效减轻客户的月度还款压力。还款方式灵活:支持先息后本和等额本息等多种还款方式,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流和偏好选择。杨云杰介绍,“浦闪贷”是纯信用贷款,无需抵押担保。通过浦发银行APP在线申请,依托大数据模型实现快速评估,平均10分钟即可完成授信。
编辑:王敏琳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