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首页 四川 国内 国际
财经 汽车 房产 文化
娱乐 体育 乡村振兴 图片
公益 教育 健康 旅游
原创 视频 微博
专题 居家 法制
群众路线 太阳鸟时评
麻辣社区 四川手机报
天府新区
吃喝玩乐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中国西部网 四川发布 廉洁四川 四川政协网 记忆四川 中国川剧网 中国未成年人网 中国文明网-四川 数字四川 i公益 魅力新都 辟谣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市州新闻
西昌米粉氤氲中的老城故事
http://www.newssc.org 】 【2017-04-04 07:49】 【来源:华西都市报】】
推荐阅读/td>

这就是著名的西昌米粉

西昌米粉的佐料可以说是洋洋洒洒

  对于西昌人来说,最好的早餐,莫过于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

  “走,干一碗粉儿!”是很多西昌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具风味的米粉店,更是在西昌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西昌人早餐吃米粉这一习惯,大约从清代起流传至今。与其他地方的米粉不同,西昌米粉特点在于选料讲究,结合了四川的婉约与云南的粗犷,餐桌上还会摆满10多种佐料,食客自己动手调味。对于不少西昌人来说,这一碗米粉,更像是满满的一碗乡愁。

  米粉店遍布西昌大街

  有时候,早上吃的人多,不仅要拼桌子,还要排队等候。不少成都等地的游客,也慕名而来。

  作为一名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的摄影家,西昌人钟玉成的一天,是从一碗米粉开始的。

  早上8点,背着鼓鼓囊囊的摄影包,钟玉成来到三岔口附近的一家老号米粉店,找到一根凳子坐下,冲着厨房一声喊:“牛肉粉儿,大碗!”

  他是这里的熟客了,老板点点头,打个招呼。厨房中,厨师左手抓起一把米粉,放入漏勺,下入滚水中烫了几个来回就迅速捞起,盛入碗中后,浇上一勺牛肉臊子,再加入高汤,撒上些许香菜。不到2分钟,一碗香气四溢的牛肉粉,就端到了钟玉成的面前。

  如果说米粉是西昌人最喜欢的早餐,绝对不会有人反对。从西昌老城到新区,从市中心到乡镇,各种米粉店遍布大街小巷。单从品种和口味来说,最多的是牛(羊)肉粉、牛(羊)杂粉,此外,还有肥肠粉、蹄花粉、三鲜粉、酥肉粉……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在西昌,不少知名的米粉店,已经开了数十年,顾客多是回头客。老号李米粉、城门洞李肥肠粉、罗天牛羊杂粉等米粉店,更是声名在外。有时候,早上吃的人多,不仅要拼桌子,还要排队等候。不少成都等地的游客,也慕名而来,一品西昌米粉的美味。

  作料丰富 食客自己动手

  米粉上桌时,一般只是放了肉,不加修饰,其他的调料,需要食客自己动手添加。

  西昌宁远巷的清真园林米粉店,是一家夫妻店,37岁的马玉林和妻子马丽,经营这家米粉店已经有7年时间,在当地口碑很好。

  马玉林一家都是回族人,从上一辈开始,家里就在卖牛羊杂米粉,至今已有20多年,米粉店,也从西门坡搬到宁远桥,最后定在了现在的位置,“我现在的手艺,都是母亲手把手教给我的。”

  西昌米粉的最大特色,就是餐桌上,会放满各种佐料。比如豆瓣、小米辣、酸菜、大蒜、糊辣椒、辣椒油、香菜、小葱、薄荷叶、豆腐乳,以及食盐、花椒粉、酱油、食醋等,碗碗碟碟摆上满满当当一桌,米粉反倒像是配角了。

  米粉上桌时,一般只是放了肉,不加修饰,其他的调料,需要食客自己动手添加。吃多少随意加,咸淡、酸辣全凭个人喜好。一碗米粉,可以调出多种口味。

  厨房中,马丽正在熬制汤底,香味扑鼻。马丽介绍说,西昌米粉,讲究吃一个本味,汤底要用牛骨头、牛油、牛杂等熬制,熬汤时间不得低于12小时,不得添加更多的调料,不得掺假,味精、鸡精等一概不能用,这是西昌米粉汤味浓郁的秘密。

  马玉林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物质条件还比较差,那时候的牛肉、牛杂粉,还不分清炖、红烧,把牛舌、牛肚、牛蹄等一锅煮熟切碎,就算是臊子了。而且,以前佐料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就只有简单的一两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到2000年以后,是吃肉,还是吃杂,以及用哪种调料,就分得很细了。

  煮米粉,也是个技术活。马玉林演示说,首先,米粉要用水清洗、浸泡,之后,放入滚水,烫20秒左右,然后捞起沥干,加入牛肉或牛杂,最后加入汤底。“一定要先放肉,再浇汤,因为肉是冷的,一勺热汤淋上去,口感要好得多。”

  源自清代,融合川滇风味

  西昌米粉保留了一些云南米线的特点,在做法上,也有相似之处。

  西昌文管所原所长、副研究员张正宁,是研究西昌文化、历史的资深专家,他对于家乡的西昌米粉,也是十分热爱和推崇。

  张正宁说,西昌地处川滇交界,自古以来就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往南是云南,往北是成都。一个地方的美食,通常都和当地的历史与文化息息相关,西昌米粉,就是融合了川滇风味,也是极具当地特色的一种食品。

  事实上,西昌米粉保留了一些云南米线的特点,在做法上,也有相似之处。不过,云南米线形态比较粗,而西昌米粉很细。与西昌相邻的攀枝花市,早餐也流行吃羊肉米线,这种米线和云南的一样,也属于较粗的一类,和西昌米粉大不相同。

  张正宁说,从古到今,西昌汇聚了南来北往的客流,其饮食文化也在发生着改变。米粉,也是西昌饮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米粉形状偏细,代表着四川的温婉,而调料一大桌,则像是云南的粗犷,南北文化的交融,装在了一碗独具一格的米粉中,令人回味悠长。

  西昌位于富饶的安宁河谷中,阳光充足,盛产稻米,做出来的米粉质量优良。据考证,至少从清代开始,西昌人就已经有早餐吃米粉的习惯了。

  从米粉开始的老城故事

  而对于不少在外的西昌人而言,一碗米粉,就是一份乡愁。

  西昌美食众多,坨坨肉、邛海鱼、醉虾、烧烤等全国有名,知名旅行作家、诗人杨镇瑜到西昌旅游,未被其他美食所吸引,反倒是对西昌早餐米粉一见钟情。他写了一篇游记《寻找源头上的西昌,从米粉开始的老城故事》,发表在了《环球人文地理》等杂志上,唤起不少西昌人的乡愁。

  初次到西昌,杨镇瑜身体不适,面对色香味俱全的彝家特色美食,全然没有了胃口。好在,次日一早,朋友带他去了西昌老城区的大通门,吃了一碗米粉。

  “牛肉汤的鲜味和佐料汁水的酸辣味搅揉在一起,酝酿弥散。气味扑面而来,刚入鼻窍就惹得我喉头咕咚,狠狠咽下了一口唾液,肠胃也被唤醒。一碗米粉香,重新撩起了我对人间烟火的渴望。”

  对于西昌米粉,杨镇瑜这样形容,“醇厚、隽永、平易近人,城市性格一如这米粉的滋味。茶马古道重镇的千年繁荣,安宁河平原的富庶丰饶,最早沉淀在西昌老城。”

  和杨镇瑜一样,不少游客对于西昌的美好印象,多是从早上的一碗米粉,以及晚上的一顿烧烤开始的。在微博等社交平台,搜索西昌米粉,就会发现它有一大批“粉丝”。

  而对于不少在外的西昌人而言,一碗米粉,就是一份乡愁。回到西昌,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一家久未谋面的米粉店,点上一碗米粉,细细品味。对,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徐湘东 文/图

  原标题:米粉氤氲中的老城故事

[徐湘东 编辑:许成嵩]
点击进入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转麻辣微博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