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一公司负责人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政务服务窗口领到了营业执照。 雷远东摄 直击注册首单 川粤自贸区跨区合作 拿到首张营业执照 4月1日上午9点,四川自贸试验区天府新区片区政务服务专区开门迎客。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提交注册材料的公司,在工作人员简单的几次询问之后,仅仅花费了15分钟,公司就顺利完成了注册。随后在10点钟左右,公司总经理杨博就将营业执照拿到了手。 拿下“首单”的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其名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同为自贸区的广东前海。众所周知,早在2015年4月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就已经揭牌。经过两年的发展后,在前海这片只有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注册的金融公司已经超过4.8万家,成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实验的示范窗口。 事实上,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的确是由四川自贸试验区与广东自贸试验区跨区合作而来。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拥有两个主要牵头者,一个是成都金控,这家注册资本金50亿元的成都市市属大型国有企业被成都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企业,投资覆盖银行、证券、保险、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多个领域。另一个牵头者前海金控,则是前海管理局全资控股的公司,是推动前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急先锋”,曾经创下了多个国内“第一”。 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所拿下的“第一”,不仅仅是注册企业中的“第一”,还有更为重要的三个“第一”。“这是广东前海与四川成都两个自贸区合作的第一单,是前海对外服务内陆合作的第一单。此外,在四川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到要实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战略,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基金,我们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也正是落实方案的第一单。”杨博介绍道。 借力前海政策 成都要走向全球资本市场 秉承重要的三个“第一”,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的体量十分庞大。据了解,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母基金总规模达400亿元。按照基金的结构设计,400亿元规模的母基金将针对10-20个成都重点产业领域设立专项基金来支持成都产业发展,每只专项基金中母 基 金 将 按 照20%-25%的比例进行投资。这意味着其能够撬动的总资本大约在2000亿元左右。 如此庞大的资金体量,也正是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入驻自贸区的理由。“我们要面向世界,就需要寻求境外资金的合作,而自贸区有很多资金进出的便利通道,无论是资金融入或是对外投资都很方便。”杨博说。 在成都金控董事长袁旭看来,通过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基金这样一个成都与前海合作的重要起步,成都能够利用前海的政策,打通内地、沿海、国际的资金通道,“用沿海的政策服务四川产业发展,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意义重大。” 而对于前海来说,与成都的合作同样意义重大。前海金控董事长李强说,前海作为我国的金融创新中心,是我国金融改革的“试验田”,具备创新能力强、金融产业发展好等优势,但金融产业的发展一定要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成都的经济发展得非常好,特别是各种实体经济产业发展态势很好,所以前海与成都两大自贸区的合作是一种优势互补。我们希望将前海打造成为中国跨境投融资中心,通过与成都的合作一方面是引导更多资金、金融机构、海外资本对接到成都来,另一方面也能够把成都带到全球资本市场中去。”李强说。 双流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双流要打造内陆自贸高地 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总面积34.01平方公里,涵盖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和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三大功能板块。自贸区挂牌之后,双流如何借力自贸区,走向发展的快车道? 双流区委书记周先毅表示,随着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双流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继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之后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作为四川唯一坐拥国际空港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自贸核心承载区,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不断提升国际航空枢纽、综合保税区和国际航空动力小镇等产业载体发展能级,做大做强“自贸+空港”产业体系,加快促进对外开放,加速对接国际贸易规则,做优做强以客运货运枢纽服务、航空维修、研发培训、通用航空为主的民用航空核心产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跨境电商、口岸贸易、保税文化、现代物流、国际旅游、保税制造等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化园区国别合作,优化提升重点产业支撑,全力打造营商环境优越、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创新创业活跃、产业基础雄厚的内陆自贸高地。 |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