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首页 四川 国内 国际
财经 汽车 房产 文化
娱乐 体育 乡村振兴 图片
公益 教育 健康 旅游
原创 视频 微博
专题 居家 法制
群众路线 太阳鸟时评
麻辣社区 四川手机报
天府新区
吃喝玩乐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中国西部网 四川发布 廉洁四川 四川政协网 记忆四川 中国川剧网 中国未成年人网 中国文明网-四川 数字四川 i公益 魅力新都 辟谣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市州新闻
眉山:年年花香“味”不同 赏花赏出新变化
http://www.newssc.org 】 【2017-04-06 09:47】 【来源:四川日报】】
推荐阅读/td>

  “走,到眉山看樱花。”4月2日,趁着清明节假期,成都市民袁娟决定带着家人到眉山。“听说眉山正在举行首届樱花节,去看看。”收拾妥当,一行人不到两个小时到了眉山城区。

  滨江大道、眉州大道、岷东大道、岷东樱花博览园……游览没有花一分钱,袁娟一家人在眉山尽情享受了一次赏花游。

  春天的眉山,何止樱花。眼下,城里乡下,樱花、油菜花、梨花、桃花、橙花、玫瑰花竞相开放,吸引了不少市民和外地游客。

  年年岁岁花相似,今年眉山“花香”有何不同?

  全城植樱 景点游变全域游

  “好浪漫啊!”4月1日,来自青神县的段磊和张晓玲夫妇,在眉山城区滨江大道盛开的樱花树下拍摄婚纱照。一阵风吹过,粉色、白色樱花花瓣如雨点般缓缓飘落,穿着婚纱的张晓玲满脸陶醉……

  另一边的草地上,幼儿园小朋友在樱花树下嬉戏玩耍。原来,学校将春游的地点选在了这里。

  今年春天,眉山市民最大的感受就是樱花美翻了。这几年眉山着力打造种植范围最广、品种最丰富、花色最齐全、花期最长的樱花城。目前,眉山栽植樱花品种包括中国红、貂蝉、昭君等20多种,形成了470平方公里的赏樱胜地。

  在岷东新区,新建成的840亩樱花专类博览园3月18日开放。当天,眉山还举行了首届樱花节,数万游客入园赏樱花。

  从眉山城区沿岷江河堤到彭山城区,一路栽植了20公里樱花长廊。繁花盛开,一路浅粉,煞是好看。另一边,岷东新区沿岷东大道到彭山城区十多公里大道两旁,也是一路樱花,一阵风吹过,全是樱花“雨”。

  4月4日,在彭山“五湖四海·寿乡水岸”湿地公园草地上,市民和游客在樱花树下打太极、晒太阳,好不惬意。

  一般樱花花期只有一个星期左右,为何眉山樱花“开”了半个月还没有谢?据了解,眉山采取各色早晚樱混植的方式,通过“混搭”,赏花期“延长”,可以持续30天至40天。

  “我们围绕全域赏樱的理念,着力打造樱花城。”据眉山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树种多而乱,绿化之余并不能形成城市特色、城市品牌,延伸价值就不明显。从2015年开始,眉山的城市绿化就与旅游发展统筹考虑,开始大规模栽植观赏价值高的樱花树种。迄今为止,已栽植上百万株。

  据岷东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王岳介绍,下一步,岷东新区还要丰富樱花品种栽植,让樱花成为城市特色品牌。“提高美誉度,对招商引资也有好处。”

  挖掘内涵 延伸“花经济”产业链

  对仁寿县曹家镇梨花村的杨海霞来说,梨花开了半个月,她家的农家乐就火爆了半个月。“每天都是十几桌人,最多的时候有30桌。”

  曹家镇有2.3万亩梨树,依托每年盛开的梨花,和杨海霞一样,今年附近50多户村民都办起了“候鸟式”农家乐,即梨花一开,就回家依托自家院坝办临时农家乐,花期一结束,又外出务工。“靠着花开的这一个月,纯赚3万元没问题。”杨海霞说。

  东坡区广济乡鸭池村依靠上千亩桃树已经举办了十三届桃花节,带动了附近30多家农家乐,还带动当地村民销售自家土鸡蛋、青菜、大豆等土特产。

  “赏花热带动了梨、桃、橘橙等水果树的二次经济。”曹家镇党委书记黄勇认为,抓住这样的“花经济”也就成了各个乡镇发展旅游的亮点。

  赏花经济的火爆,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投资农家乐、生态山庄或者农业主题公园。

  4月2日,位于仁寿天府花海观光农业园区的蝶彩花卉基地好热闹。虽然玫瑰花还没有大面积盛开,但已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成都读大学的李亨和女朋友一起趁着假期前来体验一番。“把自己挑选剪下的花送给女朋友,比买的有意义。”李亨说。当天,他们还在基地里吃了一顿生态午餐。

  蝶彩花卉基地目前已流转土地上万亩,园内不仅可以采摘非洲菊、天堂鸟、玫瑰花,还可以欣赏花、吃生态菜。

  在近千亩的眉山东坡区桂花湖现代农业园,不仅可以观赏郁金香,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水上娱乐、水果采摘等活动。“人们总是‘喜新厌旧’,传统农家乐如果配套服务和设施不跟上,就会慢慢被淘汰。”桂花湖现代农业园负责人说。

  根据眉山市农工委统计,目前眉山已有近百个现代农业观光园打破简单看花玩乐的旅游模式,而是围绕花这个核心资源,挖掘内涵,拉长外延,让赏花与文化欣赏、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现代农业、特色购物、乡村民俗体验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较长的“花经济”产业链。

  □本报记者 袁丽霞

[记者 袁丽霞 编辑:邱令璐]
点击进入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转麻辣微博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