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首页 四川 国内 国际
财经 汽车 房产 文化
娱乐 体育 乡村振兴 图片
公益 教育 健康 旅游
原创 视频 微博
专题 居家 法制
群众路线 太阳鸟时评
麻辣社区 四川手机报
天府新区
吃喝玩乐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中国西部网 四川发布 廉洁四川 四川政协网 记忆四川 中国川剧网 中国未成年人网 中国文明网-四川 数字四川 i公益 魅力新都 辟谣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崇州年入百万“种田CEO” 最骄傲:90后女儿当接班人
http://www.newssc.org 】 【2017-04-14 07:18】 【来源:成都商报】】
推荐阅读/td>

王志全(中间红衣者)与合作社成员。成都商报记者 陶轲 摄

王志全在地头带领合作社成员育苗。

烘储中心的建成,解决了粮食集中收获难以储存晾晒的难题。

  ·期盼与关注·

  4月13日,崇州兴隆镇顺江村5组的田地里,农业职业经理人王志全带着一帮人撒种、育苗。这个管理着3500亩地的“种田CEO”,已然是全国最著名的农民之一。

  他年收入“大几十万,今年估计上百万”,当面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谈农业发展,大学毕业的女儿也跟随他下田发展。站在成绩簿上,这个职业农民还有更多打算:种更多地、做农业品牌、开展乡村旅游……

  眼光

  曾经种田遇瓶颈 看好农业规模化经营

  一直到2011年9月,王志全还从没听说过什么“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合作社”。那时他在成都带着二三十人做装修,“活路做得也还行,一年能收入十来万”。

  是村支书孔晓鸿一个电话把他喊回了田地里。“孔支书打电话给我,要我回家开个会,讨论下做农业合作社的事情。”身为党员的王志全回到了家乡崇州市兴隆镇顺江村五组。

  当时,王志全根本不大了解农业合作社如何运作。村里的其他人更不了解,“有人问我,是不是又要搞人民公社了?”在随团看了其他省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后,王志全决心回家种地。

  说起自己的种地经历,王志全记忆颇多。他生于1968年,小时候都是生产队种田,产量有限,物资匮乏。“我从小在农村长大,1981年我们村组才包产到户,当年我家4亩多田收了几千斤稻谷,高兴坏了。”王志全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们都精心种田,一直到2000年左右感觉到了瓶颈。“再怎么下肥料、下工夫,我家的四亩多地一年也就只能收入五千元钱左右,家里用度不宽裕,更赶不上人家出去打工。”

  于是,王志全随着进城务工的人流到了成都,带着一队人马做装修,直到接到支书孔晓鸿的电话。

  虽然只读完了小学,王志全看事的眼光却很长远。“我们国家越来越发展,农业肯定不会永远都像现在这样一家一户守着一亩三分地,我觉得会像美国、欧洲那样,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所以我觉得农业合作社会有前途。再者,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是农业补贴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建设,到现在,该是工业补贴农业,国家统筹城乡建设的时候了。”


  职业

  回乡重新当农民 第一年分了不到1万5

  但一开始,村里的人都不太了解农业合作社,很多年龄大的人更是不感兴趣。王志全白天忙活种地,晚上拿着手电筒挨家串户争取村民入社。最终,在2011年,有20户村民愿意用土地入社,一共82.8亩地。

  这82.8亩地成了王志全的全部事业,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田间地头。麦苗吐穗了,稻谷成熟了,油菜开花了……他都在田间地头察看、劳作。一旦发现什么不对,他就找村里种田好手商量,拿不准的,就打电话给农技员。四川省、成都市的各级农业部门,以及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部门都有技术人员在崇州,“打个电话,20分钟内技术人员就能到田里。”

  第一次分红,村民们尝到了甜头。规模化经营、科技化种植减少的成本、增加的收成,让不出人、不出钱的合作社成员大感实惠。除了成本和合作社提出来的发展基金,每亩地分632元。所有开支和收入由会计经手、做账,监事会理事会全程介入,股东们心服口服。

  而按照事先的约定,土地经营收入除去成本后,与农户二八开,王志全每亩地获得180元佣金,82.8亩地,王志全分了不到1.5万元。这与他在城里做装修的收入差了八九万。面对家人的不满,他仍然笃定,说“慢慢来”。

  村民

  亲见合作社效益 从被劝入社到争着入社

  幸好,农业合作社来得并不慢。“第一年是我找村民入合作社,第二年,是大家争着来找我加入合作社了。”2012年,农业职业经理人王志全打理的农田比第一年多出了300亩,达到380亩。这一年,王志全通过培训、考试,拿到了证书,成为“农业职业经理人”。

  2013年,王志全手底下的地一下子突破1000亩,达到1100亩左右……之后王志全经营的田地一年比一年多,直到现在的3500多亩。“明年可能还会更多一些,会有3700亩左右。”

  田地是不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王志全有打算:“不能太多了,得有个度,管不过来管不好的话,就不好了。”

  随着田地越来越多,规模化经营的效益越来越明显。王志全举了个例子:现在正是下肥料的时候,他需要120吨复合肥,直接就找到了厂家。因为一次性订购量大,厂家给他每吨2300元的价格。“要是单个用户到农资店去买,每吨起码要核到3000元!”

  除了节省成本,科技也更好地落实到田地里。“选种就是大学问,我们跟专家请教,引进良种,产量就比普通种子产量高。”13日,王志全带着记者看正在泡种、育苗的稻子,“都是有规矩的,不像原来自家种地那样随意。”

  规模化、科技化种植,加上开源节流,农业职业经理人王志全收入一下子变得让很多人艳羡。“2015年有80万,去年粮食价格一般,年收入70万元,今年做得好的话,估计能上百万!”王志全大方地透露了自己的收入。

  “我跟副总理说了三件事”

  种田能年入百万,很多人想不到,王志全最初也没想到。“实话实说,没有政策,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事业、收入。”

  王志全举了几个例子。“最直接的就是政府给的适度规模化种植补贴,成都市每亩补助400元,省里每亩补助60元。这两项补助,都是我和社员们的纯收入!”

  除了直接的补贴,王志全还享受到了多项政策优惠:农业职业经理人买社保,政府出60%;农业贷款,政府贴息一半;买农机,政府也出一半的钱。“就拿贷款来说吧,我们贷款非常容易,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商银行都有专门的涉农贷款。我们贷款,银行的工作人员直接就到了家里,不用跑银行就办了。”

  2015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成都调研,走到了王志全经营的合作社。“我直接跟汪洋副总理说了三件事。”王志全说的三件事: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太薄弱,有的田地连机耕道都没修,希望政府加强建设;二是规模化经营后,粮食收获后没有设备烘干,没有地方晾晒,很容易坏掉,希望政府想办法帮忙解决;三是省上、市上都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中央层面能不能再给些政策支持。“对我的三点建议,汪副总理都回应了我,说他来就是要研究、解决这些事情的。”

  2015年5月份,粮食烘干储运中心正式开建,当年秋天就能开机运作,2016年9月份配套设施完全建成。“这真的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再也不用担心粮食腐烂在家里了。”王志全介绍,烘干设备一天满负荷工作,可以烘干150吨粮食,不仅能满足自产粮食的需求,还能对外营业,“收加工费,每吨200元”。2016年11月,烘干储运中心设备产生的效益第一次分红,“分了十多万,大家都非常开心,笑嘻了!”

  建烘储中心的465万多元,王志全出了大头,还有210万元来自财政补贴。而且这210万元,政府都给了合作社社员,算作社员的股份。


  记者手记

  年轻人加入

  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在成都不断壮大

  聊到未来,王志全有诸多打算。他打算做粮油公司,做粮食加工,走品牌化道路。早几年,他就开始在稻田里养鱼养虾,“好的时候每亩地能收入一千元”。看到村子边的农家乐生意好,他决心明年要做乡村旅游,“明年崇州菜花节的时候来耍,我保证游乐服务做得有模有样……”

  更让王志全骄傲的,是他有了事业的接班人——女儿王伶俐。王伶俐是90后,1993年出生的她,去年在成都师范学院结束了大学学业后,选择回到家乡,跟父亲一起做农业职业经理人。

  “我并没有要求她回来接我的班,是她自己的选择。2015年实习时,她就跟着我下田忙活,现在,已经是一把农业管理的好手。”王志全对女儿肯定有加。

  正是因为有王伶俐这样的年轻人加入,成都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越来越壮大。据市农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成都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达7134人,其中初级3380人、中级3606人、高级148人。他们,正让传统的农业,变得不一样起来。

  成都商报记者 李秀明

  原标题:年入百万的“种田CEO” 最骄傲:90后女儿当起接班人

[记者:李秀明 编辑:王晓勇]
点击进入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转麻辣微博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