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首页 四川 国内 国际
财经 汽车 房产 文化
娱乐 体育 乡村振兴 图片
公益 教育 健康 旅游
原创 视频 微博
专题 居家 法制
群众路线 太阳鸟时评
麻辣社区 四川手机报
天府新区
吃喝玩乐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中国西部网 四川发布 廉洁四川 四川政协网 记忆四川 中国川剧网 中国未成年人网 中国文明网-四川 数字四川 i公益 魅力新都 辟谣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成都金堂县广兴镇刁家祠堂:“走正路”的活样本
http://www.newssc.org 】 【2017-04-16 08:19】 【来源:华西都市报】】
推荐阅读/td>

刁氏祠堂牌匾

刁氏祠堂

  “把他活埋了!”白发苍苍的族长大吼一声,族人们把那孩子推进土里。泥土慢慢堆到孩子的胸部时,吓得他连哭都哭不出来了……这孩子“犯事”,是因为他吸食鸦片、干了偷鸡摸狗的事。

  这段文字,是笔者根据金堂县广兴镇刁氏家族的老人和相关家谱记载所作的“情景再现”。

  金堂县广兴镇至今保留着较完整的刁氏祠堂,也记载了大量素有成效的家训、家规。作为极富特色的川西民居建筑活样本,刁氏祠堂至今保持完整,实属不易。刁氏家族由入川时的四房人,已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人。

  200多年前从广东入川

  200多年前的乾隆7年(1742)九月,刁家始祖刁荣桂携妻偕子,从广东长乐县(今五华县)入川。

  一路疾行,到了今金堂县广兴镇,来到邓家沟。见这里山不是很高,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刁荣桂决定在此定居落业。在邓家人的帮助下,刁荣桂一家安居于此。

  刁荣桂的第五子在迁川途中,由于年幼,从马背上摔下来,被马踏致死。刁荣桂一路带着小儿子的尸体,到邓家沟安居后,将他埋葬在后山上。

  刁荣桂带领家人,辛勤劳动,开荒种地,饲养家畜,人丁兴旺,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

  此时,刁家人非常想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于是,刁荣桂组织大家修建祠堂,以纪念先祖,同时也是族人聚会的地方。

  刁氏家族很讲究风水,祠堂的选址非常讲究。刁家祠堂后面的梁子形似一个卧在大地的天鹅,头部向东,左右稍低的梁子,像天鹅的两个翅膀,梁子后面有一个巨大的圆石。

  当地人叫这里为“天鹅抱蛋”。这只俯卧在大地的“天鹅”,一直护佑着这里的刁家族人。

刁氏祠堂前的“三格井”。

  “三格井”与环保节能

  前不久,我们来到刁氏祠堂,祠堂至今保持完整。

  祠堂呈四合院状,正面有5个大门,中间门最大,其余4个稍小。

  建筑采用黑砖和灰瓦。房屋的支撑柱使用巨大的圆木,墙壁采用木板和石板。

  通过前面的厅堂后,几十级石梯,上到主殿,这里是供奉刁氏历代祖先的地方,显得神圣庄严。

  祠堂大院前面有一口大堰塘,堰塘旁边有一口井。井是刁荣桂来川时挖出来的。这口井水源富足,除了供人们生活之用外,还灌溉附近的农田。

  智慧的刁家人,用石条砌成3个格间,充沛的井水从第一格流向第三格,然后流向堰塘。

  第一个呈圆形,里面的水供饮用。第二个呈方形,供全族人洗红苕、蔬菜用。第三格之水用作洗衣服。如此格局,确保了水质不被污染。

  这在当地是一个少见的水井构造,显示出了节约用水与防止污染的宝贵理念。

  团结的刁家人,每年都会对水井进行维修和掏淤,确保水质。优良的水质和丰富的矿物质,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不断有人前来与村民商谈开发矿泉水的事宜。


刁氏祠堂正殿。

  严厉的惩戒:“活埋”

  每年清明节,刁氏全族人都会聚集在祠堂祭奠先祖。

  据刁家老人们讲,刁家祠修建时,正门和两侧各二道门门楣均修成半园弧形。

  但朝廷有规定,家族没有出过状元的,不得修建圆形门。有人以此向官府举报,刁家人连夜将圆形门改为方形门,避免了一场官司。

  刁氏家族有严格的家风、家训。刁氏家族的《公议祠规》有7个部分,涵盖有尊祖、教伦、睦族、正家、正业、端品、崇教等内容。

  凡是犯了祠规的,轻者罚跪、罚关起来饿饭,重者罚挨板子、直至“活埋”。

  由家族辈分最大、年龄最长者来执行家法,全族人都得参加,以示警戒。祠堂里面有一个长长的高板凳,就是专门用来打屁股的。

  本文开头讲的事,就是根据刁氏家族的老人们回忆所写。

  这说的是“民国”时期,刁氏家族出了一个吸食鸦片的败家子弟。该子弟因长期吸食鸦片,还干了偷鸡摸狗之事。

  由于屡教不改,刁氏家族聚集了入川时的四房人的后裔,对该子弟进行最严厉的惩戒──“活埋”(其实也只是吓唬吓唬他)。

  据老人们讲,当时真的将泥土埋到了该子弟的颈项部位。最初,该子弟以为家规不会当真,当泥土慢慢地堆到颈部时,吓得他连哭都哭不出来了,立即认错,表示再也不吸食鸦片、不干偷鸡摸狗的事了。

  族人们见他有悔改之意,把他放过了。但还是按照家规,狠狠打了他30鞭子。

  这个故事,成了刁氏家族教育子弟不要违法乱纪、要走正路的活教材。

  衣锦返乡的清官

  刁氏老年人还讲了一段往事。

  “民国”初年,刁家有个子弟通过考试,被官府安排到外地做官。

  出发前,长老号召族人聚集在祠堂,给子弟送行。让子弟先跪拜先祖,叩谢亲友,要求他要做一个清官,不得贪腐,不得败坏刁氏门风。

  长老端来一碗村口井里的水,叫子弟喝下,表示不论走在哪里,都得饮水思源。

  长老又用一块红布,包上老祖宗刁荣桂墓上的一把泥土,要子弟一直带在身上,表示无论做多大的官,都不得忘本。

  这个子弟牢记族人的教诲,做了一个清官,最后衣锦返乡,兴办教育,整饬河渠,植树养蚕,为乡亲们做了不少好事。

  刁氏家族由入川时的四房人,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人,出了不少杰出人才。其良好的家训、家规,在刁氏家族的兴旺发达中起了良好的劝诫作用。

  刘元兵文/图

  原标题:金堂县广兴镇刁家祠堂:“走正路”的活样本

[刘元兵 编辑:许成嵩]
点击进入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转麻辣微博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