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首页 四川 国内 国际
财经 汽车 房产 文化
娱乐 体育 乡村振兴 图片
公益 教育 健康 旅游
原创 视频 微博
专题 居家 法制
群众路线 太阳鸟时评
麻辣社区 四川手机报
天府新区
吃喝玩乐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中国西部网 四川发布 廉洁四川 四川政协网 记忆四川 中国川剧网 中国未成年人网 中国文明网-四川 数字四川 i公益 魅力新都 辟谣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社会民生
新津乡村美术老师用一把剪刀 剪出成都风土人情
http://www.newssc.org 】 【2017-04-17 05:19】 【来源:华西都市报】】
推荐阅读/td>

高惠兰正在进行剪纸创作。

  剪刀的一起一落,一深一浅,

  剪出来的是岁月留下来的是文化

  乡村教师的剪纸“魔法”

  为孩子们、也为自己

  打开一扇五彩斑斓的窗户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杨晨实习生熊紫琪摄影雷远东

  在成都,有一组熊猫剪纸图案,天天都与地铁乘客见面。那就是地铁站内的“熊猫宝宝一家”。活灵活现的剪纸艺术,将3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吃、住、行等生活场景再现,向市民传递文明的力量。

  在这些剪纸作品的下方,留着创作者的名字:高慧兰。

  她是一位普通的乡村学校美术老师,凭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用二十余年的时光,剪出成都的风土人情,剪出一个斑斓的世界,并走出国门。她的作品,在美国、法国等国外展览。

  剪出世界

  人物动物花鸟鱼虫 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4月14日下午,新津县城郊的邓双学校。敲过放学铃后,学生们陆续走出校门,这所乡村学校渐渐安静下来。

  高慧兰的剪纸工作室,在学校少年宫的二楼,拾级而上,楼梯墙面上挂着她的一幅幅剪纸作品。有三国人物故事,有姿态优美的花卉,也有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形象。

  高慧兰没有立即下班,而是留在剪纸工作室里忙碌,她在为每周五教授的老年班学员做教学准备。这间工作室里,从墙面到天花板,挂满了高老师各种题材的作品:精湛细致的清明上河图、百寿图、仕女图、红楼梦人物像,以及各种以花鸟鱼虫为题材的吉祥图……一幅幅红彤彤的剪纸画看得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学生娃娃们的作品,也让人眼前一亮,神态色彩各异的人物脸谱、奥运五福娃、打鸣的公鸡、劳作的农妇、新津梨花溪的秋天、川西林盘乡灯节,一幅幅生动逼真。

  剪出希望

  半路出家学习剪纸

  “魔法”让孩子们着迷

  每周一节的剪纸课,用的是最普通的剪刀和最普通的红纸。高慧兰的“魔法”,为乡村少年宫的孩子们打开一扇五彩斑斓的窗户。她从工作桌上信手拣起一张红纸,反复对折,叠成了八分之一的扇形,随后操起一把剪刀,选好切入口,便行云流水地操作起来。几分钟之后,一朵绽放的荷花,欣然开来。

  “我对学生从来不批评,只是奖励。考了好成绩,奖励一张剪纸画,娃娃们喜欢得很。”高慧兰说起话来,和声细语。很难想象,这位善用“指尖魔法”的美术老师,竟是半路出家的语文老师。由于从小酷爱美术,业余时间也没放弃对美术的探索。通过大量阅读各种专业书,网上搜集视频和资料自学,同时拜师民间艺人学艺,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慧兰就掌握了剪纸技艺。

  2008年,曾经有过20年语文教学经历的她,由于学校教学的需要,开始担任美术教师。

  从此,她的人生开始重新规划,白天备课、上课,晚上看书、学习,创作作品。每天中午,人们都会看到一群孩子在她的身边学画画,学剪纸。高慧兰的时间里一直就没有午休的概念。

  现在,她的美术室里已经堆满了大大小小几百幅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获得过国家、省市奖项。


高惠兰创作的“熊猫宝宝一家”,出现在成都地铁站内。

  剪出国门

  作品远赴美法展览

  老外惊叹“成都绝活”

  今年1月26日,法国巴黎碧西市一家展览馆,高慧兰的个人剪纸作品展开始了长达40天的展览。在此之前,她已经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了个人剪纸艺术展,反响良好。

  展览馆内,高慧兰落落大方地为外国观众介绍中国剪纸的特点。有观众问道,出自她手中的各类形象和作品,为何能如此“活”?高慧兰答道,这源于自己土生土长在成都平原。川西坝子的一草一木、山川兽禽,都是她的创作素材。比如,全世界都知道的熊猫,她用中国最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来表现,更突出了难以描述的艺术魅力。

  高慧兰的剪纸作品也成为了馈赠外宾的佳品,已经远漂美国、英国、加拿大。2010年,英国雷菲尔德小学访问邓双学校时,该校校长便向高慧兰学习剪纸,对她的“绝活”感到非常吃惊。高慧兰向雷菲尔德小学赠送了两幅她珍藏的作品。当时随行的“汉语桥”官员也对她的“龙凤呈祥”赞不绝口。美国察帕诺中学暑假到新津交流学习期间,得知有一位剪纸功夫特别厉害的女教师,也专门邀请高慧兰教他们剪纸。

  剪出韵味

  剪刀刻刀轮番上阵 创作成都印记作品

  将成都的风土人情,用剪纸来表现,高慧兰乐在其中。新津春天的梨花,繁盛如雪。高慧兰带上相机和速写本,开车在梨花溪转悠,看到美景就记录下来,回去再细细琢磨,最后变成剪纸作品。

  正式开剪前,她都会根据主题来设计所需要的元素,然后再在白纸上慢慢用笔勾勒出轮廓,需要镂空和裁剪的部分也得用笔划出。图画好后,就可进入“剪”的部分。高慧兰会在画好图的白纸下,垫上所需的红纸,并在四边用订书机订钉固定。

  根据图案和技法,剪刀和刻刀会轮番上阵。“在做图案大的轮廓线条时,可以用到刻刀,比较快;如果要完成锯齿纹,那一定得用剪,这样线条才不那么生硬而更显生动。”

  记者注意到,高慧兰手中的刻刀制作粗糙:只是将一块刀片嵌于塑料杆内,并用麻线固定好。高慧兰介绍,刻刀都是自己做,市面上没得卖。而刻画时,用于放置纸张的刻板也是她的原创。

  “刻板是用面粉、油等混合着做的,很厚实。把纸置于上面作刻,刀尖游走时也不会打滑,让刻画更加有力。”独特的创作工具,让高慧兰的手工艺品更显珍贵。

  剪刀在纸中七转八旋后,福娃胖嘟嘟的脸颊,鲤鱼活动乱蹦的身影,熊猫憨态可掬的体态……瞬间定格于纸上。一幅幅有着明显成都印记的作品,来自生活,来自她灵巧的手中。


高惠兰的剪纸作品。

  剪出文化

  系列作品被推广应用 熊猫一家又有新篇章

  剪刀的一起一落,一深一浅,剪出来的是岁月,留下来的是文化。2013年以来,高慧兰创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剪纸——中国娃娃、学雷锋系列剪纸、成都市民公约系列剪纸、“熊猫宝宝”入选成都市公益广告库,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其中的“熊猫宝宝”,对地铁乘客并不陌生。

  “熊猫形象的‘二十四孝图’和廉洁主题的剪纸画也快出炉了。”在高慧兰的家中,她展示了熊猫一家的成都新篇章。这一次,不仅是熊猫一家三口,还有祖父辈熊猫,加入到了剪纸作品中,为成都人讲述“新二十四孝”故事。这些带着丰富故事情节的剪纸,大到建筑、交通工具,小到熊猫上网的电脑屏幕上的文字,都用剪刀和刻刀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慧兰介绍,简易或者基本的剪纸也许在经验的支撑下,靠着一把剪刀就能完成。但想要完成一幅包含诸多元素,较为复杂的作品,刻刀、画笔和刻板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高慧兰手中的剪刀,已伴随了她十几年。“剪刀不能太长或太短,手握要感觉合适,才能很好地把握剪刀的运动轨迹。太大了不好掌控,太小了操作就会拘谨。”她说。

  剪 纸 心 得

  最基本的手法 往往需要最深的功夫

  熟能生巧,对每一道手工艺都受用。“其实剪纸这个东西讲究的是经验,一旦剪久了,熟练了,就知道怎么做了。”高慧兰左手捏红纸,右手握剪刀,刀尖在红纸中游刃有余地穿梭,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熟练地变换着姿势。

  其实,一张剪纸里,剪怎样的图案,如何剪,在高慧兰眼里并不算终极挑战。“最难的还是剪纸里最基本的符号——锯齿纹。”她说,在一般的剪纸作品中,花瓣的脉络、动物的毛发都会用锯齿纹来展现。比如剪花瓣时,就会以锯齿纹来表现颜色的深浅,由芯到边颜色的变化,这样就会使图案更加立体生动。这如人睫毛般又细又长的纹路,既是剪纸中程式化的手段,又是美化形象的图样。每一刀下去,都得保证整齐规范。

  “最基本的手法,往往需要最深的功夫。”高慧兰说,想要剪好锯齿纹,没有个七八年的功夫是不行的。有时剪久了眼睛还会花,所以很多时候靠的是手感。

[记者赖芳杰杨晨 编辑:覃贻花]
点击进入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转麻辣微博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