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首页 四川 国内 国际
财经 汽车 房产 文化
娱乐 体育 乡村振兴 图片
公益 教育 健康 旅游
原创 视频 微博
专题 居家 法制
群众路线 太阳鸟时评
麻辣社区 四川手机报
天府新区
吃喝玩乐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中国西部网 四川发布 廉洁四川 四川政协网 记忆四川 中国川剧网 中国未成年人网 中国文明网-四川 数字四川 i公益 魅力新都 辟谣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周末成都文化讲座人气爆棚 市民渴求多元化体验
http://www.newssc.org 】 【2017-04-21 07:37】 【来源:四川日报】】
推荐阅读/td>

①川剧讲座边讲边演。

②走进艺术系列讲座。

  “红窗台,轻轻叹,雨打六月芭蕉扇,蓝雨伞,白云帆,江里船……”由成都音乐人树子原创的一首民谣《画》,简单的几句歌词,却唱出了一幅怡然小景。

  4月15日,周六,成都市文化馆“走近艺术——民谣在路上”讲座举行,邀请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流行演唱专业老师李祎以及民谣歌手树子和梁子,一边表演一边讲解,为观众带来一个慢摇摇的音乐午后。与此同时,《唐诗三百首讲选》讲座,也在成都市图书馆举行。

  如今,每到周末,在成都的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类书店、艺术馆、文化剧场等,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讲座,并且都人气爆棚。□本报记者 吴梦琳

  活动多

  “文化日历”排得满满当当

  今年3月,成都市文化馆开始推出“走进艺术”系列讲座,计划每周一期,以音乐等艺术为主题。

  “目前已举办了三期,还在推广阶段,效果不错,每期讲座上座率都很高,同时,我们还开通了在线同步直播。”成都市文化馆馆长王健说,讲座对“以讲为主”的传统形式进行了升级,通过“边讲边演”的方式进行,还增加一些互动体验,比如给观众代表进行辅导等,很受年轻观众群体的欢迎。

  王筠在一家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一直有一颗“文艺的心”。听讲座,已经成为她周末的一项固定活动。在王筠的手机备忘录里,还专门创建了一个“文化日历”,记录着每周她想要去参加的文化讲座。只是4月15日-16日两天周末,就记录了3个讲座和一个分享会:在成都市文化馆举行的民谣讲座、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的川剧讲堂、在言几又书店举行的作家阿来对话作家穆涛,以及在一家咖啡馆关于手工木作的分享会。因为时间有些冲突,她不得不选择性参加。

  记者梳理发现,如今,公共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都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各类系列讲座,类型、主题都十分丰富,既会邀请一些“大咖”讲述艺术人生,也有“素人”分享自己小而精的故事,还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等群体的“少儿课堂”等。讲述的主题,也从传统文化,到现代艺术,再到时尚生活等等,话题丰富、形式多样。

  成都市图书馆每月一期的“流沙河讲座”系列,算是文化讲座中的“鼻祖”了,从2008年开讲至今,已经坚持了快9年,培养了一大批固定粉丝,其中有不少还是外地粉丝。

③在省图书馆听讲座的观众。

④在省图排队等候听讲座的观众。(受访者供图)

  人气高

  提前两个小时排起长队

  4月9日下午,著名作家王蒙走进四川省图书馆,做客“巴蜀讲坛暨经典艺术名家讲坛”。定于15时才开始的活动,12时许,讲座大厅门口就已经排起了“1”字形长队。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不仅报告大厅挤得满满当当,二楼同步直播厅里,也是爆满,地上都坐满了前来听讲座的观众,男女老少皆有。

  德阳市民秦菲菲,曾读过王蒙写作的很多书,在讲座当天一早,专门开车从德阳赶过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能当面聆听文学大家讲述自己勤学苦读的故事,太有感触了。”听完讲座后,秦菲菲十分激动,虽然当天有些堵车,来回的路途耗费了好几个小时,但她仍觉得不虚此行。

  虽然不是所有讲座都能这样火爆,但大多数也依然人气颇高。据了解,目前省图书馆的几大固定讲座,包括巴蜀讲坛、周末艺术鉴赏会、读者沙龙等,平均每场讲座的上座率能达到80%左右。一些美学、建筑学、考古等看似比较冷门的话题,同样都有不少观众来参与。

  而讲座的形式,也由单纯的“讲述”发展到“互动”。

  此前,一场关于“敦煌舞”的讲座在成都市武侯区文化馆举行,主讲人、“敦煌舞”推广大使烨冉,将讲座与舞蹈表演结合,让观众在观看一场精彩演出的同时,也了解了“敦煌舞”发展的来龙去脉。

  如今,各大书店,在周末时,也经常有各类讲座举行,包括作家新书分享等,用“悦读”促“阅读”。

  故事好

  渴求多元化体验

  实际上,并不只是“大咖”的讲座受追捧,很多小而精的故事,也同样受欢迎。

  去年下半年,国内一家文化公司邀请了一位专注于海底拍摄的摄影师来成都举办讲座,现场观众很多。但出乎这家文化公司意料的是,在随机进行观众调查时,发现其中有不少人是“手机摄影爱好者”,几乎完全不懂专业摄影,甚至连单反相机都不会使用,但他们依然会对别人在深海中拍摄的故事十分感兴趣。

  “他们不是将其看作一种专业技能,而是一种另类的体验。”从事该讲座策划的王超说,此外,他们策划的民宿打造、手作分享等一些主题讲座,也是如此,除了那个领域的从事者和爱好者之外,也有观众单纯为了“听一个故事”而来。“讲座热潮,说明公众对于汲取多元化知识和生活体验的渴求在提升。”

  “听讲座能够感受到主讲人如何从不一样角度来对待生活,而成为某一个领域走在前面的人。”王筠说,很多时候,她会关注主讲人分享的一些“干货”,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但更多时候,她希望通过讲座来了解别人背后的经历和故事,当他们面临困难的时候,是如何克服的。当他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是如何抉择的。“虽然我不一定回去复制别人的生活,但至少别人的经历和体验,会让我在面对自己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给我一些信心。”

[记者 吴梦琳 编辑:覃贻花]
点击进入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转麻辣微博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