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首页 四川 国内 国际
财经 汽车 房产 文化
娱乐 体育 乡村振兴 图片
公益 教育 健康 旅游
原创 视频 微博
专题 居家 法制
群众路线 太阳鸟时评
麻辣社区 四川手机报
天府新区
吃喝玩乐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中国西部网 四川发布 廉洁四川 四川政协网 记忆四川 中国川剧网 中国未成年人网 中国文明网-四川 数字四川 i公益 魅力新都 辟谣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朗读亭 见证成都人的阅读故事
http://www.newssc.org 】 【2017-04-22 08:09】 【来源:成都日报】】
推荐阅读/td>

  今年2月《朗读者》在央视开播,在各种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的时代,《朗读者》就像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朗读真的应该像唱歌说话一样,我们有时候可以用这种方式借文传情。”带着这样的使命,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央视《朗读者》节目朗读亭进驻成都,带给成都市民一个惊喜的节日礼物。市民纷纷与内心私密的心声相约,在朗读亭享受朗读带来的乐趣。在成都的10天,朗读亭见证了一批批热爱朗读的成都人。近日,记者来到央视朗读亭,听他们讲述自己朗读背后的故事。

  阅读改变人生态度

  献给父母、儿女、老师、家乡……走进朗读亭的人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心愿。成都的朗读亭里出现了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周庆,他的朗读是要献给一位出生在千年以前的文学家周敦颐。

  朗读结束后,周庆向记者介绍其中的缘由。“爱上阅读不过短短五年,但它对我的意义非常大,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周庆介绍说:“我的祖籍是浙江萧山,但是我小时候就随父母搬到成都,是个地地道道的成都人。在铁路上工作了一辈子,五年前退休了,自己反而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手上这大把大把的时间怎么过。”

  迷茫的周庆开始在书中找寻方向。“这时候,在浙江的亲戚寄来家谱,我才发现据家谱记载,周敦颐是我的祖先。于是我开始收集他的资料和文章。读着这位离我们千年之远的文学家的作品,我竟然丝毫不觉得陌生,伟大的作品不会因为岁月长河的流转而消逝。这些作品还是在教我们圣贤之道,净化我们的心灵。”

  在当下的社会,人很容易迷茫,能静静地安心下来,读一本能触动心灵的书,是幸福的。五年来,周庆的生活也开始有了新的方向。“周敦颐是成都的历史文化名人,我研究他、为他写书,希望能够让他的思想启发更多的人。今天我朗诵的内容,是全文只有119字的散文《爱莲说》。周敦颐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这样的品格历经千年仍然高尚,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今年刚好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千年诞辰。我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他、歌颂他。”

  朗读串起十年师生情

  在位于武侯祠西区(原南郊公园)内的朗读亭,工作人员接待了一位“远道而来”的朗读者,她就是请假专程从宜宾赶到成都来朗读的闵洋。她还带来了自己的学生蔡云川。谈话中,师徒俩人字正腔圆的发音让记者印象深刻。

  闵洋向记者介绍,两人做师生已经有十年了,能成为师生就是结缘于朗读。“我在宜宾一所高中任教,也带学校的播音朗读兴趣班。蔡云川从高一进校就是我在带。后来他来成都上大学、工作。但出于朗读的共同兴趣,我们直到现在还是联络不断,经常探讨一些关于朗读和播音的问题。得知央视的朗读亭进驻成都,我就联系他一起参加。上周日我们到得比较晚,错过了成都图书馆,所以我又请假一天来到武侯祠,完成我们的心愿。”

  对于学生蔡云川来说,朗读不仅让他收获了师生情,还重拾了自己的信心。“因为中考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一直很失落。之后由于选入了学校的广播员,我的生活迎来了相伴至今的朋友——朗读,并在我参加的朗读班里遇见了闵老师。我在闵老师的帮助下,渐渐发现自己不仅热爱朗读,而且能读得出色。高一那年,我在全校的朗读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是我第一次受到这么大的肯定。这也让我坚定了朗读的信念。来成都后,丰富的文化活动也能让我尽量多地参加朗读活动。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参加诗歌品读会等阅读活动,以书会友。”

  诗中四字就能让眼眶湿润

  市民徐庆灵是少见的带着手抄笔记来朗读亭朗读的人。来到朗读亭,他的脸上显出紧张的表情。对发挥不满意的他,也在自己的坚持下,多读了一遍。朗读亭的设置是希望普通人展现自己的朗读风采,读得欠佳也无伤大雅,可他为何还如此在意呢?读完后,记者向他询问朗读的内容和意义所在。他把笔记打开,里面笔迹工整地写着《致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已经去世17年了,她是老成都人。小时候,我随着父母搬家去了攀枝花。但是母亲一直很想念成都。她的老家就在南郊公园附近。我小的时候,母亲带我来过这里几次。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武侯祠没有现在大,没有现在绿。你看那边的一排树,在我小时候,也没有它们。”徐庆灵用手指着旁边的树苗说。

  考上大学后,徐庆灵就回到了成都。后来,一家人也团聚在成都。“可惜美好的日子总是很短暂。母亲辛苦抚养我,却来不及享福。”徐庆灵叹道。

  如今,徐庆灵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化作了深情的吟诵。“今天我朗读的是一首歌德的诗《致我的母亲》。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我就惊讶于诗歌怎么会如此贴切地反映一个人的心情,从此它成为我的最爱。最打动我的是这里面的一句——尽管长时间没有向你问安,没有给你写信,可是,别让你心里产生怀疑,好像你儿子应有的对你的深爱已经从我的胸中消失,绝非如此!”

  文字的力量是强大的,一读到这里,徐庆灵就红了眼眶。“真的,‘绝非如此’,仅仅四个字,就道出了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这句话每读一次就会深深地打动我一次。现在我买房子也在南郊公园附近,这里是我们母子曾经留下欢声笑语的地方。虽然母亲去世了,但是挨着南郊公园居住,我也还是能感受到我的母亲。”

[ 编辑:王敏琳]
点击进入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转麻辣微博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