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首页 四川 国内 国际
财经 汽车 房产 文化
娱乐 体育 乡村振兴 图片
公益 教育 健康 旅游
原创 视频 微博
专题 居家 法制
群众路线 太阳鸟时评
麻辣社区 四川手机报
天府新区
吃喝玩乐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中国西部网 四川发布 廉洁四川 四川政协网 记忆四川 中国川剧网 中国未成年人网 中国文明网-四川 数字四川 i公益 魅力新都 辟谣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四川新闻  >  成都新闻
明蜀王府发掘第一人 告诉你成都的地下秘密(图)
http://www.newssc.org 】 【2017-04-25 10:53】 【来源:成都晚报】】
推荐阅读/td>

  从1995年宫墙初露端倪至今,经过两代考古人的努力,明蜀王府这座湮没了近400年的宫殿越来越明晰地呈现于世人眼前。目前,位于成都市中心的明蜀王府苑囿正在发掘中。作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三部主任和明蜀王府的第一位发掘者,谢涛还曾参与发掘举世瞩目的“老官山汉墓”“天府广场东汉石碑”“江南馆街遗址”,他担任领队的考古项目曾获得两次全国十大年度考古新发现。昨日,谢涛向成都晚报记者讲述了他经历的数次成都重大考古发掘背后的故事。

  人物秘档

  谢涛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三部主任,20多年从事“成都地下秘密”探究。

  参与发掘东华门街明蜀王府宫城城墙遗址,任领队。(1995年)

  参与发掘老官山汉墓,发掘现场领队(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参与发掘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任发掘领队(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参与发掘后蜀宋王赵廷隐墓,任现场执行领队(2011年)

  东华门街·明蜀王府遗址

  建酒店时宫墙意外现身

  1995年,在东华门街,一段明蜀王府宫城城墙遗址被发现,在地下沉睡了近400年的蜀王府遗址初露端倪。

  发掘明蜀王府城墙的领队正是谢涛。“建喜来登酒店挖地基时,有人发现了一段明蜀王府宫墙的遗址。发掘时,(考古人员)发现宫墙的地基内打了很多根粗壮的木桩,排列整齐。”这种修筑城墙的方式在成都是首次发现,对于弄清古代城垣的修建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其后,在天府广场西北角,又发现了明蜀王府宫城的西南角。

  “我查阅了历年来成都文物考古的资料,《成都市勘测志》记载的1995年明蜀王府宫城城墙的发现,应该是明蜀王府遗址首次被考古发现。” 正在发掘明蜀王府花园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易立说。

  2010年,在天府广场防空洞的墙壁中,谢涛还主持发掘了东汉的李君碑和裴君碑,如今这两通汉碑都陈列在成都博物馆新馆内,在裴君碑阴刻文字第六列,观众可以找到“列备五都”四个字,表明当时成都已号为“五都”之一,与洛阳、邯郸、临淄、宛等齐名。

  天回镇·老官山汉墓

  地铁工地上漂来汉墓木器

  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发现,曾经引起举世震惊,此后对发掘器物的研究成果正在不断涌现。4月12日,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馆员罗群告诉成都晚报记者,中国丝绸博物馆已根据老官山汉墓织机模型复原了两台西汉织机,并正准备用其中一台滑框式提花织机复原汉晋“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蜀锦。

  那么老官山汉墓是如何发现的?谢涛是老官山汉墓的发掘现场领队,他告诉记者,2013年,地铁3号线工地经过天回镇时,触碰到了一批墓葬,一些木器顺着水流到了地铁工地里,成都市文物考古队获悉后,立即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这些墓葬一半在公路下面,一半在民房下面,为了考古发掘,考古队只好和民房主人签合同,把民房拆了一半,考古发掘结束后又给人家修回去。

  墓穴中全是水,把水抽干后,谢涛惊讶地发现了一些不认识的木器,“拿回来修复研究之后,才知道那是4部完整的西汉勾综提花织机模型,这在全国是首次发现。”谢涛说。

  除了4部完整的西汉提花织机模型,还发现了正在“工作”的15件织工彩绘木俑。“发掘老官山汉墓的时候想找丝绸,结果丝绸没找着,把织机找到了,把工场‘场长’找到了,而且‘纺织工人’也在,能够复原出文献记载蜀锦织锦工场的场景。”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说。

  这次发现意义重大,“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木制织机不仅证明中国西汉时期就有提花机,而且那时的提花机已经比较成熟了,说明提花机出现的时代还更早。”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表示,“这些织机还证明中国在西汉时期已经有连杆机构,而之前有证据表明汉代机械上已经有了曲柄。也就是说,曲柄和连杆机构在汉代都有了。后来,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发明了曲柄连杆机构。没有这种机构,就不会有瓦特发明的那种蒸汽机。”

  在另一座汉墓中,发现了一块碳化的竹制品,“我当时隐隐觉得有可能是竹简”,谢涛说,文物被送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谢涛注视着这堆竹子被一片一片地分离出来,果然是竹简,而且是医学竹简,经过修复之后,连竹简上的字迹也清晰可辨。这是四川出土的年代最早的竹简。在这批墓葬中还发现了一只高约14厘米、通体髹黑漆的漆人,用白线和红线标出全身经络,其中能够辨认的穴位有117个。如今,在成都博物馆二楼秦汉展区,观众可以看到这些著名的织机模型和木俑。

  大慈寺附近·唐宋江南馆街遗址

  商场基址上水渠通向古街坊

  2007年,谢涛担任了唐宋江南馆街遗址的发掘领队,在大慈寺附近发掘出宋代十字街道与20多间唐宋房屋遗址,其中有宋代铺砖主道4条,这是成都最早的砖铺道路。

  其实,在此之前十多年,成都文物考古队就在春熙路伊藤洋华堂基址上发掘出一条唐代的水渠遗址,这条水渠一直向大慈寺方向延伸,谢涛意识到,肯定还会有重要的发现。

  这一等就是十来年,直到IFS动工的时候,新一轮的考古发掘开始了。一年多的时间,谢涛每天都守在工地上,甚至手把手地教工人发掘路面。起初只是一小段路面被发掘出来,后来发掘的路面越来越长,唐宋房屋遗址逐渐显露。这是成都首次发现唐宋里坊制的遗迹。于是,谢涛赶紧写报告,申请对其进行原址保护。

  如今,保存得最完好的1200平方米唐宋街坊遗址被完整地原址保护下来,其中包括宋代的十字路口,以及唐宋里坊制房屋遗迹。在IFS的东出口,如果你仔细留心脚下的玻璃地板,就可以“穿越”到唐宋。

  十陵镇·赵廷隐墓

  街心花园下暗藏后蜀宋王墓

  在成都博物馆展厅内,20多尊正在演奏乐器的女乐俑衣饰华美,顾盼生姿,以其极高的艺术性受到观众的瞩目,这些伎乐俑出自后蜀宋王赵廷隐墓。

  谢涛是赵廷隐墓发掘的现场执行领队。2010年11月中旬,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报料,在十陵镇青龙村一处道路工地上,发现了一座大型砖室墓,当时这座墓的后室已经坍塌,墓室内全部被泥土掩埋。

  这座墓葬面积近400平方米,呈中字形,不仅有前后室,南北还有耳室,可见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非常高。发掘时,在泥土中不时发现一块块刻着字的红砂石,后来把这些石块拼在一起,居然拼出了一块3000多字的完整墓志,证实这是后蜀宋王赵廷隐墓。赵廷隐是后蜀皇帝孟知祥的开国功臣,他的墓室结构也和孟知祥墓很相似。

  这次发掘共进行了半年,在墓室的后室中出土了20余件伎彩绘乐俑,雕刻精致,有的衣服、乐器上还有鎏金,她们手中的乐器,有排箫、笛子、琵琶、笙、鼓……组成了一支豪华的宫廷乐队,和前蜀王建墓的二十四伎乐俑之间,似乎隐隐有某种神秘的联系。

  “这座墓不仅曾数次被盗,还曾被恶意地破坏过,墓志被砸碎,墓葬壁画和陶俑有火烧的痕迹,一般盗墓贼不会做这样的事。”谢涛说。发掘结束后,赵廷隐墓被回填保护,如今该墓址上方修了一座街心花园。

  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 摄影 王欢

[记者 汪兰 编辑:覃贻花]
点击进入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转麻辣微博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