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考题
●量化打分和实地体验相结合,切身感受当地最真实的依法治理现状
第三方评估如何开展?据介绍,此次评估内容为四川21个市(州)的依法治理情况,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58个。6个一级指标分别是依法执政、人大监督与代表履职、法治政府、司法建设、社会法治、法治保障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面设置了3个到5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下面又设置了若干个三级指标。
“指标的设置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把重要领域的重点、难点、节点问题作为评估的着力点。”田禾举例说,比如说依法执政的评价因素很多,但该板块设置了关键少数、党内法规建设和从严治党3个二级指标,“这3个二级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四川落实依法执政的现状。”
为了准确评估,根据指标体系,依法治省第三方评估团队兵分四组,到四川各地开展实地评估。为保证评估的独立性,省依法治省办没派工作人员陪同。
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对地方法治建设情况有直观的了解?依法治省第三方评估第三组组长刘雁鹏告诉记者,每到一地,评估小组将首先查阅当地制度建设的法治台账,对照设置的每一项指标,对其落实情况量化打分,做到就打钩,没做到就打叉。
纸上得来终觉浅。法治效果要靠体验来获得,到基层实地探访也是第三方考核评估的重点。
据介绍,每到一地,评估小组都会不打招呼,独自“潜入”村(社区)、乡镇(街道)、车站等公共场所,以及窗口单位和政务大厅等走访。在社区,评估小组会以聊天的方式,听取群众对法治的感受;在公共场所,评估小组主要了解公共服务提供情况和法治氛围营造情况;在窗口单位,评估小组主要了解办事流程、政务公开是否依法依规等。
“我们走访的基层单位都是随机决定的,希望能切身感受当地最真实的依法治理现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斌说。据他回忆,在自贡市政务中心,第三方评估组成员看到一位老人家踌躇不前。观察中,大家了解到,原来她是为了基本养老金待遇问题而忧心。窗口工作人员在了解她的诉求后,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耐心为老人家一一解释,并不厌其烦地回答老人的各种咨询,从老人的表情中,能看出她很满意。“透过这些生动的现实画面,比通过材料中感知当地的依法治理情况,更直接。”徐斌说。
另外,评估还设置了网站查询环节。通过查询各地政府机关的门户网站,考察群众能否便捷地获取法治信息。
结束实地评估,第三方评估组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各小组还搜集了各地大量的依法治理资料,包括省上各个系统的统计数据、评估对象的自报数据等,带回北京,对现场无法作出评估的情况进行综合讨论研究。
考出啥
●四川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为法治的深入发展与扎实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长达189页的《评估报告》给法治四川建设打了一个怎样的分数?
《评估报告》的结语尽显法治四川建设的张力:在依法执政、人大监督与代表履职、法治政府、司法建设、社会法治、法治保障几个方面,四川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为法治的深入发展与扎实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完善的制度框架和良好的基础体现在哪里?
田禾认为,首先是党委总揽全局,注重顶层设计。《评估报告》认为,四川省委重视顶层设计,对法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省级层面出台了相关领域的细则或要求,通过顶层设计指导地方法治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小梅告诉记者,参与了评估的全过程,自己最大的感受是四川推进依法治省,从一开始就注重顶层谋划,全面部署。
“用规范的制度和严格的考核促使各级‘关键少数’担负起法治建设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就是四川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有力举措。”在王小梅看来,法治思维是实现依法治理的前提,领导干部是依法治理的主体,能否牢固树立和运用法治思维,直接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部署的贯彻落实。对此,四川省委也提出,领导干部是群众的带头人和主心骨,抓住这个“关键少数”,就是抓住推进法治建设的“牛鼻子”。
科学的顶层设计“走进”现实,需要各项法治工作能自上而下强力推进。
“四川这方面的探索,也给第三方评估组留下深刻印象。各项法治工作,有任务、有分工、有落实、有考核。各市(州)也注重在法治框架内因地制宜,解决现实问题。”田禾举例说,雅安通过“民薪工程”完善农民工欠薪治理机制;巴中在贫困村建设法治书屋,将物质脱贫、精神脱贫和法治脱贫相结合,这些都是基层法治的有益探索。
来四川调研多次,四川用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法治“浸润”的做法,给徐斌留下的印象最深。“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四川全省上下深入推进‘法律七进’提升了全社会的法治意识,让法治成为一种社会习惯。”
《评估报告》指出,四川注重宣传教育,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法律七进”为载体推进普法宣传教育,“法律明白人”成为基层群众身边的法律智库;重视普法与“关键少数”的学法考法同步推进,潜移默化中让法治深入人心。
在总结亮点与创新的同时,《评估报告》也指出了四川在推动依法治省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方面,四川还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建议制定并执行高质量的学法计划,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关键少数”的学法档案和学法考勤情况。
“法治建设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无法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不断探索、总结、改进。”田禾认为,四川省依法治理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对四川依法治理情况的评估与分析,有利于总结地方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法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评估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提出的完善建议,让四川找到了法治建设的短板与不足,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路径。”省依法治省办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