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四川主动融入创新改革洪流 奋勇争先创造经验

2017年05月23日 07:29:10 来源:四川日报
记者:熊筱伟 朱雪黎 编辑:王晓勇

  11 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具体做法:由试点高校、科研院所与职务发明人共同约定新的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对既有职务发明知识产权进行分割确权,允许职务发明知识产权由职务发明人与单位共同所有。

  初步成效:极大提高了职务发明人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率。2010-2012年,西南交通大学仅有7项专利得到转化。2016年“西南交大九条”印发以来,已有超过150项职务发明专利分割确权,7家高科技创业公司成立。

  12 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具体做法:成都海特高新充分利用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等优势,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收购中电科29所旗下成都嘉石科技,成功控股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进入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领域。

  初步成效:海特高新通过股权形式介入军工研发、生产领域,以控股形式取得新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控制权,突破当前行业、军民以及所有制界限问题,拓展混合所有制企业融资渠道,同步解决民口企业参股国有企业“话语权”薄弱的问题,为民参军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选择。

  13 专利权质押融资新模式

  具体做法:建立银政企三方合作融资新机制;由政府建立专利质押风险补偿资金,对科技型企业予以贴息、贴费、贴保;无担保公司,实现企业“专利”变“资本”,达到多倍撬动资金的效果。

  初步成效:德阳市已有6家银行与23家科技企业成功贷款签约,贷款金额4060万元;4家银行对德阳高新区等相关园区提供专利质押融资授信额度9.8亿元,涉及有效专利3963件,在全国开创了金融机构集中向高新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的先河。

  14 推行集群企业住所托管的集群注册模式

  具体做法:成都市制定《成都市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取消集群企业区域、托管机构经营场所面积等限制,只要是无需特定经营场所企业,或者暂不具备经营场所条件的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等,都可以进行住所托管,申请集群企业注册登记,从而实现无办公场所也可投资设立公司。

  初步成效:截至2017年3月末,成都全市共办理企业集群注册登记6853户。在成都高新区设立的“成都信星网商虚拟产业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入园企业已近千户,其规模在全国七大虚拟产业园区中位居前列。

  15 外籍人才停居留特别通道

  具体做法:在中国境内高校或者在境外知名高校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且毕业一年以内的外国留学生或外籍毕业生,可直接在华就业,包括直接在四川就业。2016年,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批复同意授予成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口岸签证代申请权限——成都市企业或其他单位邀请来蓉的外国人若需申请口岸签证,邀请单位可直接向位于市区内的成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

  初步成效:符合条件的应届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即可享受直接留川就业的政策福利。成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先后为两家企业共3人办理了口岸签证代转申请服务。

  16 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

  具体做法:依托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审判“三合一”机制,在总结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审理思路、标准的基础上,形成“诉讼要素表”和“有效抗辩释明表”;将两表交由当事人阅读填写;庭审中针对两表反馈的争议焦点进行集中、快速审理。

  初步成效: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试点政策后,在案件数量增长52.9%的情况下,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审判效率大幅提升,案件平均审结时间由2014年的146.72天下降为2016年的77.79天,审判效率提高了49.9%。二审案件改发率从2014年的12%下降为2016年的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