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攻坚克难中取得巨大成就 在开拓进取中谱写发展新篇

2017年05月26日 07:27:56 来源:四川日报
记者:吴亚飞等 编辑:王晓勇

芦山县龙门乡白伙新村新貌。本报记者 郝飞 摄于四月十七日

  报告原声

  五年的砥砺奋进,见证了四川发展的难与变、稳与进、治与兴,收获了治蜀兴川一系列实践成果、思想成果和制度成果

  五年攻坚克难奋进成“变”

  难与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报告引用的王安石诗句,引起代表们的共鸣。“四川这五年太不容易,征求意见中,很多代表呼吁报告中要充分体现‘难’与‘变’。”一位参与报告起草的代表透露。报告回顾了集全省力量打下的五场硬仗。“极其不平凡”“逆水行舟,实属不易”“彰显省委事不避难的担当”,代表们由衷点赞。

  本报记者 吴亚飞 李淼

  转型升级 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2013年前,资阳经济连续十余年两位数增长。“2013年增速减至10%,2015年降到8%。”省党代表、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主任林显奎坦言“压力山大”。区划调整后,资阳退出全省千亿俱乐部,投资总量、财政收入在全省15位后。

  这是四川步入经济新常态的写照。“关键时刻省委一锤定音:发展始终是四川第一要务!”一位来自发改战线的代表清晰记得,省委鲜明提出“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我们测算过,仅淘汰落后产能,每年将影响全省GDP1个百分点。但省委毫不犹豫,壮士断腕。”来自工业战线的代表告诉记者。

  资阳建设成渝制造业核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6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0户,全省首台新能源空铁列车在此下线,中车资阳700余台机车出口到24个国家,口腔装备材料产业从无到有,GDP增至943.4亿元。

  来自老工业城市内江的代表也带来转型好消息:2014年GDP突破千亿大关后,每年跃上一个百亿元台阶,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3个“国字号”园区。

  省党代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卫国说,向产业前后端延伸,在去年全国设计院营收整体下滑两位数情况下,西南院却逆势增长30%。

  发展“双七双五”产业,推进“一号工程”,全省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1]  [2]  [3]  [4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