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崇州羊马河:“鱼菜共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2017年07月27日 05:20:51 来源:华西都市报
记者杨力 编辑:覃贻花

成都崇州羊马河上,工作人员正在捕获小龙虾。

  7月25日,成都崇州羊马河,碧波荡漾。一位打渔人站在船头收网,十来斤肚白壳红的小龙虾便出了水。此外,在捕获小龙虾的河面,还漂浮有一大片“水上菜园子”,形成了一种蔬菜净水,鱼虾粪养菜的“鱼菜共生”循环。同时,在鱼虾的影响下,也极大限制蔬菜的农药、化肥使用。

  这样的生态循环种养,成都早已起步,已发展有稻鱼结合、稻虾结合、稻蟹结合、稻鳖结合等多种模式。2016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5万余亩,分布于崇州、邛崃、新都等12个区(市)县。

  眼下,随着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以及相应的《十大行动方案》发布,我省除了进一步发展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外,还将着重推广“生态养殖+沼气工程+绿色种植”“林(草)—沼—畜(禽)”等模式技术,生产出更多绿色、安全、生态的优质农产品。

  立体农业/

  27公里河湾里 菜鱼虾蟹共生

  “小龙虾上市了,今天要网一批上去。”25日上午,崇州羊马河上,打渔人小张等待片刻后,站在船头开始收网。很快,一条3米左右的网框出水,10余斤小龙虾被拉上船。随后,将虾装桶、清网,小张再次将网框放入水底。

  “这里是崇州境内有名的羊马河,我们特地承包下来。”对此,利水湾生态农业负责人蒋利群介绍,该河(崇州段)全长27公里左右,从去年6月开始重点打造,目前已开发10余公里,主要发展生态循环种养以及乡村旅游等。

  “今年预计可收获15万斤小龙虾。”他介绍,接下来还会有六月黄、泰国虾、大闸蟹以及多种鱼类产品上市,“我们在尝试鱼菜共生模式,更准确的话,可以理解为立体生态循环养殖。”

  在河面上,利用人工搭建浮台种植水生蔬菜,水中则养殖不同季节上市的鱼类,底部主要为虾与蟹等品种。“鱼虾蟹粪便等可为蔬菜提供很好的养料,而水上蔬菜则起到净化水体水质的作用。”有农业专家认为,这样立体鱼菜共生模式,能极大限度限制或不用农药、化肥,“随便打药,水中鱼虾就危险了。从侧面来说,这也是为蔬果安全自证清白。”

 [1]  [2下一页 尾页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