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吏堰、鸡公堰、二道河黑臭水体治理正攻坚克难

2017年07月27日 06:10:26 来源:成都商报
邹悦 杨甦 黄尚斐 编辑:覃贻花

  对话相关部门

  工作中遇到了问题 28日前会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记者联系采访了武侯区统筹局负责人,“我们确实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该负责人表示,2016年以来,武侯区启动了全区12条14段黑臭水体整治,其中11段已经达标,但鸡公堰、二道河、三吏堰下段治理后效果未达到预期。

  在整治中,鸡公堰、二道河、三吏堰下段三段河道周围的居民太多、作业面太少影响了施工进程。 另一方面,由于这三条河段属于城乡结合部,有些部分没有安装市政管网,生活用水直接进入河道。之前安装过截污管道,该负责人说,“安装不久后复查,不仅发现管道有被人为破坏的情况,而且还不时出现新的直接排放口,污水又进入了河道。”“但是这些问题近期都在解决。”他告诉记者,武侯区最近对河道沿线的部分房屋进行了拆除,不仅减少了排污,还为排淤设备提供了工作场地,这几天工人都在加紧完成整治工作。 “我们不回避问题,原来这里确实出现了黑臭水体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整治的决心很足,”该负责人坚定地说,“28日前,我们会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短评

  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不仅是事关成都城市形象与宜业宜居品质的环保工程,更是关乎市民生活环境、身体健康的民心工程。从2015年12月成都正式启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至今,成都河道水质的改善有目共睹。但距离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仅剩5个月,成都城市建成区内的53段黑臭水体中仍有3段未达标,还有部分河段有“反弹排污”现象,这应该引起相关区县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鸡公堰、二道河等河段黑臭水体难治理固然有其客观原因,例如上游无来水、截污管道人为破损、周边居民私搭乱接排水管道等,但也不可否认,黑臭水体能否得到治理,首要因素还是取决于有关区县和部门的“决心”足不足、能不能在环保问题上下力气、动真格。

  前两天,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在与公众的面对面座谈中说,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不信蓝天换不回,不信绿水不常流,不信青山不常在!绿水长流,根本上还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企业,应恪守社会责任严守排放标准,作为市民,也要从日常生活中爱护身边的每条河流。只有“共建、共治、共享”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黑臭水体才可能从我们身边彻底消失。

首页 上一页 [1]  [2]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