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8日,水上环卫工正在作业。
打油诗之变
当年修水库不易
护水人发誓将水“守好”
黑龙滩水岸沿线共计328公里,水面保洁每个月接受的各级检查不少于5次。仁寿县华承保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阙兴海说,根据责任划定,海拔484米以下的区域都是水上保洁范畴,也就是说,当水面高度超过海拔484米时,李梦怀等人捡拾垃圾主要是打捞水面漂浮物,而当水面高度低于海拔484米时,沿岸裸露地上的垃圾,也得一并清理。
这些“水上环卫工”大多是本地人,都知道黑龙滩水库当年是怎样建起来的,有些人甚至早年还亲身参与过修建水库,工人们说得最多的是:“我们是缺过水的地方,如今水有了不缺了,就更要守好。”
47年前,13岁的李梦怀就曾拿着錾子参与黑龙滩水库的修建,他仍记得当时修库的不易:“10里之外,都能听到黑龙滩工地的声音,光是维护抬运石料的秩序,都是每50米安排一个人。”
“下雨水外流,无雨吃水愁,十年有九旱,用水贵如油”,父辈嘴里的老话,李梦怀记忆深刻。现在,李梦怀教给后辈的打油诗变了,“天干不见干,有了黑龙滩,昔日望天田,今天米粮川。”
在黑龙滩入库渠道口,一座机械化操作的拦污栅专门用于对上游来的漂浮垃圾进行拦截打捞。从2014年4月投用起,赵宗礼就开始在这里上班,他和另外7个同事一起,24小时不定时清理拦污栅前的垃圾。梅建聪介绍,黑龙滩水库以引蓄水为主,从都江堰至此的引水渠道长达186.5公里,途经成都市区,沿途共有乡镇几十个,每年通过引水渠道带来的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等漂浮垃圾,绝大部分被拦在拦污栅外。
查处三无船
手机上交再行动
不让人情关系影响执法
为了守好这一库水源,仁寿的水面执法也是极其严格,一段7月25日的视频讲述了当地查处三无船只的场景。来自海事、水资、航管、船管、渔政、公安等部门的30多名执法人员,组队执法前先上交手机,保证执法过程中不受任何外来干扰。
“等一下,等一下。”“不要拖。”“我们马上处理,通融下嘛。”……当三无船只被拖车拖走时,此起彼伏的呼唤声在黑龙滩水库沿岸响起,20多个本地老乡追着拖车奔跑,急于叫停车队。坐在车内的黑龙滩灌区管理处综合执法科科长梅建聪和黑龙滩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苏世军不动声色,哪怕后面追车的人里还有自己熟悉的面孔。
“三无船只的船主一般请当地人帮忙照看船。”梅建聪说,为了避免老乡说情,他们在船只收缴后会立刻拖到销毁点拆除,行动迅速,不让任何人情关系影响执法人员,“一来是想打电话找关系的人根本联系不上,二来销毁快速不拖沓,不给任何通融的机会。”
当天,20多个追车的老乡终究没有成功,在销毁现场亲眼看着船只被处理,“其实这是好事,他们能看到执法过程,知道这些船被怎么处理了,也是监督我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