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举措】
政策扶持
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据了解,针对被关闭“小散乱污”企业失业人员,在本人户籍社区(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办理失业登记,符合认定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凭证享受我市就业扶持政策和就业服务。具体而言,就是发放失业保险金保障生活,被关闭“小散乱污”企业失业人员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即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保障基本生活,享受基本医疗服务。
发放培训补贴 失业人员每人每年可免费享受一次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并享受一次全额收费标准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发放创业补贴 符合一定条件的失业人员在我市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从事法律规定必须经过许可的行业应同时取得所经营行业的许可证),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创业补贴。
发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 用人单位招用被关闭“小散乱污”企业失业人员中的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针对被关闭“小散乱污”企业失业人员中的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规定给予缴费额度70%的社会保险补贴。
岗位援助
帮扶失业人员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就业
为切实做好全市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清理整治过程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市就业局印发了《成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关于开展就业援助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区(市)县充分组织和利用各类就业服务资源,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帮助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再就业,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两周的专项就业援助服务。
具体而言,开展被关闭“小散乱污”企业失业人员专项就业援助活动,顺应产业发展要求,精准征集各类适合服务对象的岗位信息,举办被关闭“小散乱污”企业失业人员专场招聘活动。针对关闭企业失业人员的需求,通过全面落实扶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截至7月13日,全市共组织开展专项招聘会47场,动员组织用人单位953家并提供岗位3850个,现场达成用工意向623人。
为促进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失业人员尽快向新经济形式企业的岗位转移,7月28日,市人社局又在成都市人力资源市场(西区)成功举办“成都市共享交通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此次招聘会共计提供2789个就业岗位,吸引2000余人到场应聘,现场报名1023人,达成意向893人。
同时,采取依托就业援助基地、962110就业援助平台,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筹集、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管理与分类帮扶等措施,深入做好被关闭“小散乱污”企业失业人员中的就业困难群体托底安置再就业工作,兑现市委市政府“不挑不选,两个工作日帮助就业”的社会承诺。
强化服务
助推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和自主创业
为切实帮扶被关闭“小散乱污”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自主创业,市人社局从加强实名制动态管理、培训指导、搭建平台、重点帮扶、深入宣传等多方面强化就业服务。
具体而言,加强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将建立失业人员基础台账,动态掌握“小散乱污”企业失业人员就失业状况。并对再就业人员进行3个月的就业稳定性跟踪服务;对创业人员进行创业跟进服务,及时提供创业所需资金、政策支持等服务。
同时,提供精细化职业培训指导,根据转岗职工再就业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培训机构46家,提供符合被关闭“小散乱污”企业失业人员需求的培训项目,登记报名培训661人,增强职工转岗再就业能力,提高创业培训后的创业成功率和带动率。
在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平台方面,市人社局将积极协调相关区(市)县加强区域合作,多渠道开发和筹集适合的就业岗位,鼓励和促进企业吸纳被关闭“小散乱污”企业失业人员,缩小其求职半径,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同时,实施重点帮扶,多渠道开发和筹集适合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公益性岗位,通过集中招聘、上门推荐、托底安置等方式,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此外,持续深入宣传,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通过政策宣讲会、专题展板、现场咨询、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被关闭“小散乱污”企业失业人员政策知晓度。
本报记者 徐璨 文/图
原标题:政策支持+岗位援助 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