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高位截瘫大爷竹编养家41年 门槛磨出6厘米凹槽

2017年08月03日 05:08:01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顾爱刚 编辑:王晓勇

  故事

  遭遇意外瘫痪 “不能就这样等死啊”

  8月1日,成都商报记者再次来到李佰洲家时,他正趴在门槛上编竹盖子,看见来人了,就抬头热情地打招呼。 锯竹、破竹、削篾、编织……李佰洲一边十分利落地忙着手中的活,一边说起自己的过往。“1976年4月29日,我在生产队修建沟渠,被山上滚下的石头打到了背。从此胸部以下都没知觉了,大小便也失禁了。”李佰洲一脸平静,仿佛不是在讲述自己。

  两个月后,李佰洲出院了。当年他才26岁,女儿李凤群不到2岁。“未来的日子咋个办?”李佰洲放下手中的竹片,努力撑起上半身说,“不能就这样等死啊,去要钱不如死了算了。我们这里竹子比较多,我就想学着编筲箕去卖,这样也能减轻点家人负担啊。”他很快就学会了编筲箕,而且越编越好。时间一长,妻子不堪家庭重负,为了她的幸福,李佰洲忍痛离了婚。那一年,女儿李凤群刚10岁。

  坚持竹编41年 门槛磨出6厘米深槽

  “我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李凤群笑着说,每天父亲编好了筲箕,她就骑自行车拿到街上去卖,“他编得好,很好卖。”

  41年专注只干一件事,李佰洲的竹编技术已到炉火纯青。由于长期趴在门槛上工作,李佰洲身患多种疾病,胸口已经明显变形,并长满了厚厚的老茧。每天竹子在门槛上拉来拉去,已在门槛上留下了约6厘米深的凹槽。

  2014年,李佰洲一家被纳入政府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月能拿到政府发放的低保和居家救助资金医疗保险等,孙子读书的教育补贴也都由政府帮忙解决了,女儿到外面打零工,每月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有了好转。

  一次交易成朋友 每隔半月跨江收购

  罗万生的家和李佰洲一江之隔,属于关庙乡苏坪村9组。如今已经80岁的他平时仍在摆摊卖些竹编器具。一般情况下,每隔半个月,他都会去江对岸找李佰洲收货。

  “最初觉得他很造孽,就想去帮一下,自己也顺便做点竹编小买卖,”罗万生说,“一开始他只编筲箕,后来我建议他编竹筛和竹盖。”

  即使有时不收货,罗万生也会专门来看望下李佰洲,陪他聊聊天。多年的交往,两位老人早已成了朋友。

  罗万生进货后,每天到相邻的场镇去赶场,一个竹编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前些年还好些,现在越来越不好卖了。”对此,李佰洲也十分理解。“现在连农村人都很少用竹编器具了,都被工业品代替了。”

  滞销篾器堆半屋 “只要你编我就买”

  尽管如此,罗万生却从未中断过来拿货,以前他都是走路,两年前,他决定买一辆电动三轮车,以方便出行。“这是我们的人情关系,不仅仅是买卖关系了。”罗万生放心不下李佰洲,“要是我不去收了,更不会有其他人去收了,以后他怎么办?”

  李佰洲只知道篾器不好卖了,但他不知道罗万生家里因滞销堆了几乎半屋。筲箕、竹筛、竹盖……罗万生专门腾了一间屋子来堆这些东西。 “只要你继续编,我就继续买。”罗万生曾安慰李佰洲,让他放心。对于销路,罗万生根本没有想太多,“慢慢卖嘛,哪天我不在了,还有下一代,子女帮着卖,反正总有卖完的一天。”成都商报记者 顾爱刚 摄影报道

  原标题:爱心一箩筐 瘫痪大爷竹编41年 好心大爷收购31年 网友抢光滞销竹编

首页 上一页 [1]  [2]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