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信
偶遇弟弟同事 姐姐带话“我在黄忠小区”
这些年来,其余兄弟姐妹相继离世,马代儒对姐姐的想念愈发强烈,期待着能够与姐姐重聚。另一边,姐姐也同样抱着希望,“但去哪找呢?这么多年都过去了,没联系方式,不知道住哪里,更何况还在不在都是未知数。”居住在城市东西两端的姐弟俩就这样分散着,牵挂着。
不过,看似渺茫,幸运还是发生了。去年夏天的一天,马如清在黄忠小区遇到了弟弟的一个同事。“他说他是橡胶厂的,我就问认识马代儒这个人不,他说认识,现在身体还好,我一下就高兴了,说明他(弟弟)还在。”马如清说,她便让这个同事给弟弟带话,“说我在黄忠小区。”
同事顺利将话带给了马代儒。“我也一下觉得,终于可以找到姐姐了。”马代儒说,但是当时姐姐却仅说了在黄忠小区,并没有留下电话号码,也没有说自己在哪个楼层几单元几号。在马代儒印象中,前前后后,姐姐曾三次托人给自己带话,但均未找到姐姐。
而事实上,当时马如清很快就搬离了黄忠小区,住到了现在的抚琴东南路的一个老小区。“黄忠小区的房子就留给了孙儿在住,但搬过来之后也时不时会过去,也希望能够再次遇到他(弟弟)的同事。”
寻找
弟弟几次前往寻找 最终失望而归
得到姐姐的传信后,马代儒曾几次前往黄忠小区,但每一次都失望而归。
“第一次去的时候,我以为黄忠小区就一个院子,没想到到了后才发现有四个区,但到底在哪个区呢?”马代儒站在小区外茫然无措,转了一大圈只好放弃。
之后一次是去年中秋节,马代儒想这次过去可以问问物管,再不行就找派出所帮忙,总之一定要把姐姐找到。去之前,他准备了几袋特级枸杞,还有两盒月饼。“希望在团圆的日子姐弟相见。”马代儒说。
但这一次,依然失望而归。马代儒问遍了四个区的物管保安,都没有查到叫“马如清”这个名字的住户,他又在院子里大喊“马二姐”(平日称呼),同样没有人应答。
不得已,马代儒到辖区派出所寻求帮助。“我给他们行了一个礼,说出了姐姐、姐夫的名字和我的诉求,民警也很热情,就在电脑里把居住在黄忠小区的、相似信息的人员调出来喊我看,但还是没有找到。”马代儒的中秋团圆梦就此破灭。记者后来了解到,登记在黄忠小区的住户姓名是马如清的孙儿,当时马如清已搬至西一环附近居住。
相聚
锦江民警帮忙寻找 姐弟俩春节前团聚
几次寻找不得,转机还是来了。年前,马代儒在一次与朋友相聚时说起了自己与姐姐的事情,巧的是,与朋友相识的锦江区龙舟路派出所民警甘崇毅也刚好在场。在听了马代儒的寻姐故事后,甘崇毅伸出了援手。
“他问了我姐姐姐夫的具体信息。”马代儒说,原本自己所在的辖区并不在甘警官的辖区,“没想到他会主动提出帮我找。”仅仅过了两三天,甘警官便给马代儒回了消息,“说查到了姐姐的地址,在磨房街,还说了具体的号数。”
“我就按照地址找了过去,但当时姐姐并不在那里住,不过是一个熟人,就带着我又找到了姐姐的一个儿子,就这样一步步找到了姐姐的电话和住址。”马代儒说,当天他就给姐姐打去了电话,并约好见面。到达姐姐居住的小区时,姐夫已经站在小区门口,姐姐则在单元楼下拄着拐棍站立着。“我就问三单元在哪里,结果正好是二哥(姐夫),他一下就认出了我,然后跟姐姐见面。”见面那一刻,三个年过八旬的老人不禁抱在一起,失声大哭。
十余年不见,姐姐提出要在外边饭店一起吃顿好的,几个人走进了一家炒菜馆,但问了问菜后又走了出来,最后进了一家抄手店,一人点了一大碗。“高兴了半天,忘了年纪大了,咬不动那些炒菜了。”马代儒笑着说。马代儒和姐姐约好元宵节团年,“到时候,把两家的娃娃都叫上,一起聚一聚。”
22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联系甘崇毅,希望能够进一步采访,不过却遭到了婉拒。他只是不断重复一句话:“这都是小事情,警察应该做的,不值得报道。”
成都商报记者 杜玉全 摄影记者 王效
原标题:弟住东二环 姐住西一环 八旬姐弟分散十余年 团聚不易:感谢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