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刘嘉文报道:4月17日,沿着山脚下蜿蜒平坦的乡村公路前行,金羊网记者随全国近40家网络媒体记者前往四川什邡市湔氐镇龙泉村,美丽川西村落新风貌映入眼帘,虽然樱花的季节已过,但树上已结满了淡红色的樱桃,煞是喜人。
来自全国近40家网络媒体记者走近什邡湔氐镇龙泉村
湔氐镇龙泉村因“樱花谷”而闻名。从沿山公路长达3公里的樱花带,到村民院前屋后的樱花树,再纵深到山里老百姓田间地头的樱桃树,龙泉村以产村相融、农旅互动为主线,打造德阳范围内独一无二“樱花谷”,勾画出幸福美丽新村的新图景。不仅如此,龙泉村还有滑翔表演和体育公园。旅游运动相结合,欣赏美景的同时也锻炼出一副好体魄。
龙泉村口的纸伞装饰
以花为媒,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龙泉村位于什邡西北部的龙门山脚下,依托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龙泉村共建了7个集中居住点。灾后重建以来,全村农房和基础配套设施得到大幅提升,一幢幢川西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美如画卷。乘着什邡大力发展沿山旅游的东风,2013年,原以黄背木耳为主要产业的龙泉村决心打造以“花、果”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区,着力实现从传统农业村向一三产互动的新型旅游乡村转型。
“重建后,老百姓搬进新房,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下一步如何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让村民增收致富,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龙泉村党支部书记刘刚华说。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为载体,近两年全省新农村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产村互动相融”的理念在龙泉村掀起波澜。“在各级的推动下,我们与老百姓反复商讨、反复论证,在桃、李、樱花(桃)、葡萄等众多亦观花亦摘果的花果品种中敲定了樱花。”
2013年底,龙泉村依托沿山以点、线、面为主,整体打造“樱花谷”。在沿山路这条“线”上发展了3公里的樱花长廊,集中“点”上,院前院后和空地上都种上了樱花、樱桃和鲜花,在以11至15组聚居点为核心的四周“面”上,种植樱花和樱桃500余亩、核桃800余亩。同时重点建设农房风貌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及环境整治,经过几年的种植,目前已初具规模,每年三月樱花盛开,游人如织,现已成为川西赏花旅游的又一新景点。
自2017年来,龙泉村以“樱花”为媒,在3月初至4月中旬举行樱花节,举行各种丰富精彩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当地群众、什邡市民及外地游客前来赏樱,如文艺演出、滑翔伞表演、趣味玩乐汇、瑜珈表演、广场舞大赛、川剧座唱、醉美樱花摄影大赛等。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全体村民参与经营创业增收。
龙泉村体育公园1期
据悉,龙泉村在体育公园建设上的定位就是运动体育小镇,目前体育公园已完成一期建设,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人来锻炼身体的人。未来还要建设二期,在投资250万,一个是体育公园,在投资100万,另一个是登山步道,再投入150万。每天晚上6点一过,就有附近的村民,还有本村村民来到这里健身。而“滑翔表演”就更厉害了,目前已经建设好1号和2号起飞点,最重要的3号起飞点还在建设中,3号起飞点在海拔一千米的左右,它可以作为国内滑翔伞赛事场地,可以用于滑翔伞的体验、教学和比赛。
龙泉村负责人介绍村情
党建支部引领 强化帮扶机制
“我们龙泉村的党员有87人,有三个党小组长,201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1000元。我们龙泉村在一个偏僻的山庄,为了不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为了不成为边缘化,我们只有努力的工作。”龙泉村党支部书记刘刚华同志在面对记者询问时如是说。08年的那场地震后,经过十年重建发展,龙泉村一次次的交出了傲人的成绩单。2013年,龙泉村被省文明办授予“四川省文明村”称号;2014年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548元,位列全镇第一、全市前列。在如此成绩前,坚强的组织保障,尤以出色的党建工作做后盾,其中的“党员及村组干部帮扶制度”更是赢得了好口碑。
“这个制度就是一个互助式平台,也是什邡市开展的‘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的具体体现,旨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关爱帮扶困难党员。”刘刚华说,主要帮助本村因生活困难、疾病住院、死亡等,按比例给予适当帮扶补贴的党员。因为该制度在实施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后来又在2015年成立了邻里乡亲互助会,延伸到每一个普通村民。
从一个帮扶制度发展而来的互助会成为党员、村组干部、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并成为党群、干群关系的连接纽带。有了互助会,龙泉村打造幸福美丽和谐新村的步子迈得更大。有了互助会,龙泉村各项事业遍地开花,尤其党建工作特别突出。去年,龙泉村党支部被德阳市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并成为共产党员示范单位和团队。
如今,在龙泉村的示范带动下,湔氐镇其他各村(社区)已经或正在着手设立帮扶制度或互助会,全镇党员、干部、村民,甚至镇域部分企业纷纷募捐,形成一股爱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