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成都小学教师马凡美致学生
一起吟诵走向诗和远方
本报记者 江芸涵
【现场】
“谢谢马老师的锦囊,您总是这么牵挂孩子们!”5月1日,马凡美在医院陪护病重的父亲间隙,翻开了班级QQ群,看到群里家长们的留言,她那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马凡美是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教师,她把吟诵和小学古诗文教学相结合,尝试语文教学改革,并在青羊区努力推广。30分钟的晨诵课,马凡美和孩子们一起用自编的晨诵教材,坚持一周1-3首古诗,一天一首儿童诗,一周一节经典古文的吟诵,马凡美还动员家长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和讨论经典诗词,“我们一起吟诵诗歌的平长仄短,让传统文化浸润孩子们的成长。”就在上个月,马凡美所在班级代表学校,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和韩国的教育访问团,师生们现场进行经典古文的吟诵表演,赢得外宾的掌声。
4月29日,马凡美在班级QQ群给孩子们发了一封说文解字的信——《“五一”话劳动》。给“大泡泡”家长和“小泡泡”学生写信,是马凡美经常做的事情。对马凡美而言,这就是家书,和家人分享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成长心得,她有说不完的话。
【家书】
亲爱的“小泡泡”们:
“五一”劳动节到了,今天,马老师和你们一起说文解字话“劳动”。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个“劳”字:第一个“劳”字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金文,上面是两个“火”字,下面是一个“心”字,意思是说,在黑夜的火光下也在操心,非常劳累。第二个“劳”字是距今2500多年前的小篆,上面是两个火字,中间是“冖”,房屋的意思。下面是“力”,意思是,在屋子里火光的照明下劳作。所以,“劳”在《汉语大字典》里,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
我们再看看第二个字“动”:第一个“动”字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金文,左边是“辵”,走走停停的意思。右边的“重”是一个人背着一个重重的包袱在土地上行走。第二个“动”字是距今2500多年前的小篆,左边是一个“重”字,右边是一个“力”字。意思是一个人背着重重的包袱在土地上行走,很用力。
“劳动”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人非常辛勤地干活,努力让自己和别人丰衣足食的同时,还生活得幸福快乐。劳动是辛苦的,但靠劳动养活自己,并给别人带来幸福美好,更是光荣的。医生们医治疾病,减轻病人痛苦,帮助病人康复。工人们生产各种产品,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希望55个宝贝都用心劳动,长大后勤奋工作,个个都成为最优秀的劳动者!
爱你们的马老师
2018年4月29日
加班加点准备接待外宾工作的省友协工作人员尹平致母亲
来去匆匆四海为家遂壮志
本报记者 吴忧 袁婧
【现场】
电脑未关,电话未断……“五一”小长假,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文化交流部部长尹平在家,却又不像在家,手上一大堆工作需要在这几天完成。“‘五一’结束后,就有美国客人及日本客人来访。”尹平一边整理刚刚通话的记录一边讲,7岁的女儿又交给了年迈的爸妈照顾,“这个假期,就算再忙,我也要抽空做一顿晚饭,好好犒劳一下老人家,也陪陪孩子。”
看着电脑屏幕上刚刚打开的文档,尹平又感觉这个愿望像是奢望。
10年前,尹平怀揣着成为外交部发言人的梦想,加入了对外交流战线,“四海为家”成了常态,“在这里我发挥着自己的特长,为自己挚爱的事业而拼搏奋斗。”
多年来,她对周末及节假日加班已习以为常。今年春节期间,尹平去宝岛访问,女儿留下了一封信,没有抱怨,只说“想妈妈”,只说“妈妈的工作很重要”,这让尹平十分感动。
效仿女儿,尹平也写下了一封信,想对母亲说说心里话。
【家书】
亲爱的妈妈:
十余年弹指一挥间,我也当上了妈妈,日复一日在繁忙的工作与琐碎的家务之间磨炼。
亲爱的妈妈,在您和爸爸步入老年,期盼儿孙绕膝的时候,我却常常需要在节假日加班加点,没能在你们身旁陪伴。每月难得的几次回家往往也是来去匆匆……
亲爱的妈妈,我所从事的民间外交工作,其宗旨是让处在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彼此相互了解、心心相通。只有民心通才能相互理解,唯有相互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在世界上赢得更多的掌声。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国交友,为国家的和平崛起和发展孕育良好的国际环境。因此,我常常在夜深人静别人早已下班的时候继续加班,因为我得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时区的人们取得联系。有时候我还得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期间远赴他国,为那里的人们送去浓情四溢的巴蜀文化,让他们感受中国节日的热闹喜庆,让他们体会到中国的长足发展带给世界的多姿多彩。
亲爱的妈妈,请原谅我多次没能接听您的电话,虽然您看来已是正常下班时间,但那时我还在安顿来访的外宾入住酒店;请原谅我不能在合家团圆的日子与您和爸爸乐享天伦,因为在那个节日里我正努力使地球另一端的人们过得比我们更快乐。
亲爱的妈妈,您的女儿已经长大,她正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前行。用全国友协一位老领导、老前辈的诗句来形容,友协人“四海为家遂壮志”,为国交友事业“草根成树赖培栽”。
爱您的女儿
2018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