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闭症女孩到花滑公主 母亲:滑冰对女儿是种享受

2018年06月25日 08:59:15 来源:华西都市报
记者 赖芳杰 罗田怡 编辑:邱令璐

  2017年3月,奥地利。第十一届世界冬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花样滑冰赛场上,10岁的成都女孩徐梓萱,代表中国队站上世界舞台。她不仅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也是东亚地区参赛年纪最小的运动员。

  自信而娴熟地转身、逆向滑行,动作流畅、身姿飘逸,引发了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没有高难度的跳跃旋转,却能感受到她在冰上演绎的“飞翔的芭蕾”。她最终取得规定动作第二,总成绩第七名的好成绩。

  这是一个勇敢的成都自闭症女孩的故事,伴随着泪水与欢笑,她和妈妈一直在改变自己的道路上前行,从未放弃。

  1确诊为自闭症喊“妈妈”花了三个月

  6月6日,一个寻常的周三早上,兰晓霞带着女儿徐梓萱来到位于成都绕城外一家大型商场内学习滑冰。当女儿在场中做训练时,兰晓霞往往会坐在一旁的休息室,安静等待。

  休息室里,有好几位同兰晓霞一样的家长,他们将目光紧紧锁住场中的孩子身上,只等中间休息时,以温和包容的态度,奉上早已准备好的水瓶。

  这些家长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特殊儿童的亲人。说特殊,是因为这是一群以自闭症、智力障碍和唐氏综合征为主的孩子,但正是他们,曾登上国际赛场,用自己的汗水为国家争夺荣誉。

  瘦瘦高高的个子,双腿修长,10岁的徐梓萱坐在椅子上,脸上仍带着少许婴儿肥。做完热身运动,徐梓萱回到休息室,兰晓霞在一旁帮助她穿戴防护护具,抓起一个粉色的头盔,徐梓萱用认真的语气对兰晓霞说:“妈妈,不戴,姐姐,不戴。”

  反反复复的重复这几句话,对兰晓霞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见有人不理解,兰晓霞很耐心地解释:“萱萱的意思是说,姐姐没有戴头盔,她也不想戴。”与此同时,她耐心地劝说女儿戴上头盔,最后将全副武装的女儿送上滑冰场。

  朝夕相处十年,女儿的一举一动,妈妈都能明白。不过,在最开始确诊为自闭症时,兰晓霞夫妇还是觉得陷入深渊。

  2007年,兰晓霞的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每对父母对孩子都会有未来的期待吧,我以前想象的是让她学钢琴,学舞蹈。”结果,好像是命运开了个玩笑,当她发现女儿1岁半还不会说话,便带她到医院检查,得出可能发育迟缓的结论。到了2岁,女儿仍不会说话,兰晓霞怀着侥幸带女儿来到医院做检查,确诊为自闭症。用她的话来说:“感觉天都塌了。”从此,她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家中的重心就此转移到女儿身上。

  “别人家中有车有房,对我们来说,钱都花在了萱萱身上,她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兰晓霞说,当时孩子的自闭症很严重,2岁时连基本的“啊”音都不能发。康复中心通过人为辅助,才让徐梓萱能发音,光是说“妈妈”两个字就花了三个月时间。

  兰晓霞回忆,最初把女儿送到康复中心时,对所有的康复训练都很抗拒,只是不停地哭。女儿在教室里面哭,妈妈就在外面心疼地哭。有那么一刻,兰晓霞想要放弃。“大不了,我养她一辈子啊。”这样的想法,一直摇摆着。但有着相同境遇的家长们,鼓励着母女俩,要坚持!

  到后期,萱萱习惯了边哭边做康复训练,大约持续了三个月时间。老师告诉兰晓霞,徐梓萱是中心有史以来哭得最久的孩子。

  2上了冰场她就像长了“翅膀”

  在冰场上,徐梓萱跟随教练的指令,一遍遍反复练习动作,旋转、疾行,动作如行云流水。晃眼一看,大部分人都看不出她的异样。

  想要达到和常人一样的水平,徐梓萱往往需要付出平常人一百倍的努力。

  “因为疾病,萱萱将近3岁仍不太会走路,只能靠助跑来维持身体平衡。”为了给女儿增强锻炼并学习走路,兰晓霞给女儿报名了滑旱冰。学习旱冰的过程并不轻松,因为协调性差,初学时摔倒是常态,很长时间膝盖都带着青紫。

  每天坚持语言训练和旱冰康复,从女儿身上,兰晓霞每天都发现了她的变化。从最开始的一言不发到后来的会说两三个字,到六岁左右,萱萱已经能说出四五个字了。同时,她也一直保持着滑冰的习惯,到八岁时,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开始接触滑冰。

  有了旱冰的基础,徐梓萱学习滑冰时要容易很多,虽然摔伤不至于太严重,但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

  因为自闭症缘故,徐梓萱对待陌生人有一种天然的抗拒心理,所以在刚开始学习滑冰时,抗拒志愿者的接触。不仅如此,因为讨厌束缚的感觉,徐梓萱拒绝穿戴任何护具。经过长时间的劝说,她才开始慢慢接受穿戴防护护具。

  一直以来,兰晓霞都能体会到女儿在滑冰时流露出的快乐与开心,“看得出来,那种笑容是发自内心的。”知女莫如母,她察觉到女儿喜欢追求滑冰时的速度与刺激感,是真心喜欢滑冰这项运动的,心中总算有了几分欣慰。

  兰晓霞发现,在滑冰过程中,女儿似乎很喜欢教练教授花样滑冰的动作,时常跟着模仿。在多次摔跤受伤的情况之后,徐梓萱的花滑水平进一步提高。

  从3岁开始学习滑冰,到而今的10岁,7年时间说长不长,但在母亲兰晓霞的眼中,女儿的每一步都走得坎坎坷坷,并不容易。或许与普通孩子相比较,徐梓萱的缓慢进步显得不足为道,但在兰晓霞看来,都让她无比欣喜。“这样的欣喜,就好比普通父母看到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一样。”兰晓霞笑着说。

 [1]  [2下一页 尾页
特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