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探路河湖公园试点

2018年08月28日 07:46:47 来源:四川日报
记者 王成栋 何勤华 编辑:许成嵩

  B 探什么

  涉及项目200余个“软硬兼施”保水、治水、供水

  “总投资超170亿元,建设截止时间是2030年,任务多且繁杂。”安宁河流域河湖公园总设计师、凉山州水务局原副局长赵建民介绍,安宁河流域河湖公园体系涉及冕宁、德昌、喜德和西昌4县(市),由40个节点构成,其中干流节点13个、支流节点17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10个,包括大大小小项目200余个。

  正是内容庞杂,在安宁河流域河湖公园总体规划之下,设有4个子规划,包括水土保持规划、干支流防洪规划、保障供水规划、沿途公园景观打造规划,涉及保水、治水、用水和管水多个方面。

  首要是“硬件”方面的打造。“安宁河沿线是防洪的重点区域和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光水土流失面积就有五六千平方公里。”赵建民介绍,若要建设安宁河流域河湖公园,凉山州首先需要实施的是治污和疏浚河道,然后是协调流域水源分配、强化水土流失防治、建设流域防洪工程以及打造景观资源等。

  “有些方面基本需要新建。”赵建民举例,到2030年,西昌等4县(市)城镇用水总量将达到2.9亿立方米,比2016年增加一倍以上,为此,4县(市)要新增5个水源地,并实现区域内部水源地联通以及沿途城镇水量再分配。

  其次,是配套的制度“软件”。“硬件很重要,但我们要做的不只这些。”赵建民说,河湖公园建设是系统性工程,试点建设期间,不仅要打造硬件,还要启动适应河湖公园的机制体制改革。

  冕宁县水务局局长王评介绍,试点启动以来,冕宁县水务局先后启动多个“软件”课题前期调研,涉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制度的建立、水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等多个方面。

  “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水利景观、亲水景区,但这背后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赵建民坦言,这些改革政策虽已有其他地区试点,但全部叠加在一个流域,在省内尚属首次。

  C 怎样探

  西昌市率先启动河道疏浚供排水项目成“当头炮”

  海河是邛海与安宁河的连通水系,入围试点工程后,西昌市率先启动了海河河道疏浚工程。

  近年来,横穿西昌市城区的海河河床逐渐抬高,特别是邛海出口附近的两公里河道,淤塞不仅影响了城市景观,也成了防洪的心腹之患。

  “恰好这一带又靠近景区,沿河周边人口很密。”西昌市水务局局长王刚说,因此,疏浚海河河道,是试点建设前期西昌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年4月,在入汛之前,邛海出口附近两公里河道的清淤工作全部完成。”

  考察团所要看的,不止河道疏浚。他们更想知道,海河及支流的水质状况。

  “下游城镇、村庄的生产生活用水都依靠海河。”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记得,过往多年,邛海的三类水质,一到海河“秒变”四类。究其原因,主要是西昌市主城区管网雨污分流不彻底,海河支流东河、西河沿线污水直排。

  海河与西河的交汇处,一座污水处理厂正在做施工准备。王刚介绍,到2020年初,所有污水处理项目投用后,所有入河污水都将实现达标排放。

  这个污水处理厂,正是今年5月启动的“三河”(海河、东河和西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一部分,也是迄今为止安宁河流域河湖公园动工项目中最大的一个。“由于是PPP项目,包含了城区雨污分流管网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多个子项目。所以也叫‘三河项目包’。”王刚说,“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投资概算22.5亿元,2020年项目完工后,“三河”的水质将常年维持在三类及以上。

  无独有偶,记者从西昌等4县(市)市水务部门了解到,试点一年来,各地不约而同地作出了一个选择:把供排水项目作为建设的“当头炮”。

  “供排水项目盈利能力稳定,投融资模式也很成熟,市场认可度也高。而其他的项目就不同了。”考察团成员、绵阳市仙海湖管委会主任唐盛荣表示,同样是全省建设试点,绵阳仙海湖需要将大部分资金投向水土流失治理、岸线整治等工程,但因为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当地迟迟未能招来“金凤凰”,试点规划绝大部分仍停留在纸上。

  “但是,水土流失治理、干支流防洪等工程是河湖整治、河湖公园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如何缓解融资难,凉山州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州级层面和入围4县(市)“还在通盘考虑中”。

  D 解痛点

  PPP项目打捆推出有望破解融资难

  “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大幅增加地方的资金负担了,特别是凉山还肩负着脱贫重任。”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院长李建军建议,凉山在推出PPP项目包时,应做到“肥瘦兼顾”,“有的项目没有盈利能力,或者盈利能力差,那就和供排水、景观打造等盈利能力强的项目进行打捆推出。”

  省级层面也在不断释放利好。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李红卫透露,我省正在研究组建四川水利投资集团,主要负责全省涉水投资建设项目的融资、建设等事宜。“初步方案已经出来了,估计年内就会有眉目。”他认为,四川水利投资集团的组建,将是破解河湖公园建设“钱从哪里来”的一个契机。

  但不管怎样,试点一年之后,安宁河流域河湖公园被省级主管部门认为“走得最远、动作最多、见效最大”。

  “甚至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决策。”省农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8月1日,全国首个省级河湖公园地方标准——《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正式实施,首次明确了我省河湖公园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监管体系。而安宁河流域等地的试点,为《规范》的起草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实践参考。诸如“规划面积不得低于1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在正常水位时不小于1平方公里”的规定,就源自于安宁河流域的探索——水域面积过小,不仅影响水景观,更无法保证水体自身净化循环和更新能力。

  “这些都是在没有地方标准的前提下摸索出来的,很不容易。”省农水局水库处处长王斌说,河湖公园建设“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已近尾声。

  记者了解到,在出台地方标准之后,今明两年,我省或将再增一批建设试点。“但不意味着要‘大干快上’,各地申报的试点将会按照标准进行严格审核。”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河湖公园绝不只是一个概念,一块牌子,除了要有先天条件的底子,我们更看重的是能不能闯出一条治水、保水、用水、管水的新路子。”名词解释

  河湖公园是指由政府划定和管理的河流、湖泊及其沿岸山林、农田、城市(村镇)水岸等,以保护性利用河湖及其沿岸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及其景观为目的,兼有环境保护、科普教育、游憩、社区发展、科学研究等功能,实现河湖及其沿岸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

首页 上一页 [1]  [2] 
特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