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川行】从一张白纸到国际标准 电力人见证城市飞速发展

2018年09月11日 15:01:53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戴璐岭 编辑:王晓勇

国网成都高新供电公司成立初期。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11日讯(记者 戴璐岭)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1988年国务院开始批准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区便是其中之一。从1988年开始筹备至今,成都高新区已发展成为成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区,掌握着成都经济发展重要命脉,成为了成都科技企业云集,人才汇聚之地。从“新生”到而立,在这成长的三十年中,有一个人一路见证着成都高新区的发展。

  作为国网成都供电公司高新供电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今年55岁的易少年,参与了电力助力成都高新区飞速发展的奋斗史,也看着这里一天天成长茁壮起来。

刚刚毕业的易少年从事农网改造工作。

  见证诞生:最早单位就在一片农田中 一张白纸绘蓝图

  走在成都天府大道南延线,看着四周形状各异的高楼大厦,宽敞的车道,以及夜晚楼宇间闪烁的霓虹灯,都让易少年无比感慨,“几十年的时光,真的是弹指一瞬,在改革开放初期,高新区都还是农田咧……”

  1981年,刚刚毕业的易少年只有18岁,成为了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的一员,开启了他的“电力生涯”。1988年,成都高新区开始筹备成立。电,对于这个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新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1996年,已经拥有15年工作经验的易少年被委以重任——去当高新供电公司的“开荒牛”。

  刚刚成立初期的高新区,10kV的线路就只有一条,穿田而过,连电杆都是木头的,每家每户基本只有一盏灯,晚上走夜路还要打“油壶子”。“你们现在看到的红星路南延线,天府大道南延线,包括现在很繁华的桂溪区域、石羊场区域,以前都是农田。”让易少年记忆犹新的是,自己第一次到高新供电公司的场景,“那个时候的高新供电公司,选址在芳草街,整个供电公司位于一片农田之中,几个同事站在门口,给我鼓掌,说欢迎到来……”

  易少年告诉记者,成立初期,全公司上下包括易少年在内,只有十几个人。“当时,我们的领导就对我们几个人说了一句话,现在的高新供电公司是一张白纸,美好的蓝图需要你们自己描绘……”

  以后怎么配合高新区发展?怎么服务企业?易少年发现,摆在他和同事们面前的确确实实是张白纸。更让易少年头疼的是,刚刚成立的高新供电公司连张白纸都没有。“所有的办公用具都没有,不要说电脑,连张打印纸都没有,让我绘蓝图,我都不知道怎么下手……”易少年开玩笑地说道。

  从农网投资建设、供电所的机构改革,到人员聘用、营销服务、营业厅建设成立……慢慢的,易少年开始在这张“白纸”上描绘着,为整个高新区电力的发展,打下了奠基石。

 [1]  [2]  [3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