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遂宁10月16日讯(记者 赵权军 摄影报道)“人活着就有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定就能改变贫穷。”仅上过几天小学的钟昌海,不喜欢讲华而不实的大道理,更愿意埋头苦干。靠着自己的奋斗,他得出简单的结论:要改变贫穷,不能等、不能靠、更不能要,只要能吃苦,日子就会慢慢好转。
钟昌海获得“脱贫攻坚榜样”荣誉称号。
身患眼疾,腿脚不便的钟昌海白手起家,用政策补助资金购买鸡鸭雏鸟,不断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不仅解决家人生计问题,还让残疾的儿子利用电商平台,帮村民将山里的土蜂、土鸭、土鸡等特产卖到山东、云南等地。如此,经数年艰辛努力,原本家徒四壁的钟家人住上新房,水泥路穿家门口而过,钟昌海成了村里的致富脱贫榜样。近日,他还荣获四川省2018年脱贫攻坚奖“脱贫攻坚榜样”荣誉。
从前:
双亲去世后需举债才能安葬
10月10日清晨,钟昌海先后接到市县镇等多个部门电话,催促他参加四川省2018年社会扶贫工作推进暨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他因年轻时弄断一只手,右眼因拯救一只野白鹤,而被受惊的白鹤给啄瞎了,致老人如今眼神不好。临行前,妻子胡素梅不放心,非要陪丈夫一起到遂宁参会。“你一人去,我不放心,你可是我们家的指望呀!”妻子眼巴巴地望着钟昌海说到。
钟昌海,今年已66岁,但参会的两天他如坐针毡,因心里想着“我要尽快赶回去,家里还有一群牲口要喂,已残疾的儿子干不了!”当夫妇俩参加完活动后,即刻将获奖证书赛进帆布背包,匆忙搭乘一辆客车赶回家。到家后,钟昌海没歇上一口气,穿了水鞋就去看散养的鸡鸭鹅,以及五头肉牛的情况。“这样忙碌的日子,他已过了大半辈子,他(钟昌海)就是个操劳的命!”胡素梅嘴上抱怨丈夫,手里紧捧着丈夫的获奖证书,脸上难掩的笑容溢出。
大约20多年前,钟昌海的父亲病逝,正当家人张罗父亲丧事时,其母因伤心过度也撒手人寰。钟昌海当时正值壮年,但双亲忽然相继离世,硬汉也留下泪水。“那时家里太穷了,没一分钱办丧事,只能向乡邻们借钱,但村民们嫌我家太穷,怕借钱后无力偿还而拒绝借钱。”钟昌海记得,那年的寒冬,他踏着一双破凉鞋,走好几公里去借钱,最终一退休工人见其太可怜,就将其退休金2000多元钱借给他。
钟昌海借钱时,承诺3个月内还钱,他用这些钱顺利安葬父母后,马不停蹄地准备打工挣钱还债。为早日还清债务,他坚持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提渔网到琼江捕鱼,“每天只休息一两个小时,收网时都会累得睡着了。”他将捕的小鱼炸成鱼干,次日清晨到集市卖掉后攒够2000元钱立即还了债。钟昌海回忆说:“当时那段日子真的很苦,常常是因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肯干就能改变贫穷’,对吧?”
钟昌海认为脱贫不能靠等和要,要脚踏实地干事。
现在:
琢磨养蜂技术实现脱贫摘帽
据悉,钟昌海家住遂宁市安居区安居镇护村村,这里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农民靠种地和饲养生猪为生。钟昌海有两个儿子,长子失去双腿后,他就让念完高中的次子去学修车技术,“让他去学个技术在手,走到哪里都不会饿着。”钟昌海家的房子建于2012年,是典型的川中特色民居,但此前全家人蜗居在仅十多个平方的由石板砌成土房内。老房子经常漏雨,冬季寒风能穿透墙壁,吹得人直打哆嗦。
那一年,因长子出车祸后回家需静养,逼仄的老房内却没一块合适的地方放置床铺。为解决家中的窘境,钟昌海自筹7500元钱,向亲朋借4万元钱,买来建房所需的钢筋水泥等建材,和妻子两人四只手在村道公路旁建起崭新的三间水泥房。如今,钟家的新房子,人畜分离,院子收拾得干净利落,锄头、拖拉机等农具归置得很整齐,一家人的出行工具是辆拖拉机。
钟昌海介绍,最初这辆拖拉机是买给儿子代步的,“因大儿子念大学时出了车祸,造成高位截瘫,需用轮椅才能移动。”若距离远了就去不了,经家人商议索性买辆三轮车给儿子,后来钟昌海也用这辆车载着家中土特产去集市上出售。为还清因建房欠的钱,他加倍努力干活,“啥最苦最累的活儿我都愿意干,就希望能多挣点钱还债,还要改善家人的生活。”钟昌海说。
然而,就在钟昌海建好新房后不久,原本在工厂上班的妻子失业了,且其一双腿因意外摔碎髌骨,生活接二连三的打击没能击倒钟昌海。为多赚点钱他用政府资助的资金购买一头肉牛,准备靠养殖发展家中的经济,如今家中已有5头肉牛,每只肉牛卖掉都能赚到1万余元钱。因家门有不少荒地,他就在家门口散养起几十只鸡鸭鹅,“鸡蛋不仅能满足家人食用,还经常拿到集市上卖钱。”
遂宁市安居镇护村村支书田胜全介绍,2014年钟昌海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政府不断帮扶,钟昌海靠自身努力,终于在2016年实现脱贫摘帽,在2017年实现了纯人均4995元年收益。“钟昌海脱贫没靠任何人,他靠着脱贫政策和自身奋斗,渐渐过上不再为小钱发愁的日子。”田胜全说。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