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四川新世纪》在广汉展出 从文物看背后的考古故事

2018年10月21日 09:10:03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周鸿 编辑:许成嵩

刘家寨遗址出土的陶罐

  遗迹作为重要展品 展示三星堆不同时期文化面貌

  本次展览共展出三星堆遗址历年出土重要陶器、玉石器75件,刘家寨、罗家坝、城坝、江口以及瀑布沟、向家坝、成昆铁路复线以及乌东德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考古项目出土重要文物82件,所有的文物都是首次展出,从库房中走出来与公众见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罗家坝M33出土铜器、资阳铜车马、“宕渠”文字瓦当和“西王赏功”金币等。

  《考古四川新世纪》除了展出三星堆、刘家寨、罗家坝、江口等遗址出土的重要文物之外,还包括不同时期的不同遗迹。三星堆遗址目前可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的遗迹构成情况和遗迹的形制特征各有所区别,尽管它们之前的区别没有陶器、铜器等文物明显,但也可大致反映三星堆遗址不同时期的文化面貌的变化。

  四川新闻网记者在“考古三星堆”板块看到,一个由数十米的长方形高台出现在这里。高台分为四部分,一层比一层降低,上面摆放了陶器,最低一处还有一具人形骷髅。不过,这具人形骷髅并不是整的人骷髅,而是做出来的。

  据了解,这座长方形的高台便是展示的三星堆遗址的四个阶段时期的不同文化面貌,里面包含祭祀坑、青关山遗址等。“尽管将遗迹作为展品出现在展览中的做法并不鲜见,但将遗迹的时代风格体现在展览中则是《考古四川新世纪》的首创。”冉宏林说。

  考古学家等考古工作人员上墙 展览形式和内容多样

  《考古四川新世纪》的另外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其展览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除了展示出土文物之外,展示的内容还包括重要的考古研究成果、工作图表数据以及参与考古工作的考古学家和当地民众人物墙,这些展示内容很少出现在类似的展览之中,也是《考古四川新世纪》的一大创新和亮点。

  在“考古三星堆”板块,四川新闻网记者看到,从三星堆的发现到现在展览等,都被以时间线的形式上墙展示大家面前。此外,众多与考古工作相关的影音视频让观众在观摩文物的同时能够通过丰富精彩的视频了解文物背后的考古故事。同时,被展示出来的还有三星堆工作站前站长陈德安等数十位与三星堆发掘、整理、修复、保护、展览等有关的人员。

  如今是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刘章泽便在其中。1986年7月,三星堆祭祀坑被发现,引起轰动。当时,还是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学生的刘章泽和几名同学正在实习,整理三星堆遗址上半年的发掘资料。

  刘章泽介绍,当时有砖瓦厂的工人来报告说挖到东西了,四川文物考古研究所陈显丹等人带着我们立即赶往离整理驻地100米远的地方。随后向上级部门报告。后来国家文物局回复:同意发掘。

  时值仲夏,考古队员冒着酷暑和相间蚊虫的叮咬,夜以继日的加班工作。在刘章泽的回忆中,一天是三班倒的进行发掘。发掘人员用锄头、小手铲、竹签,慢锄、轻挑、细刮。7月23日凌晨2点过,发现了弯曲长达一米多且上面刻绘有鱼、鸟等图案的一黄色物。有发掘民工询问是否是黄金。为了保障文物安全,陈显丹故作镇定的称是黄铜。后来整理发掘成果时,发掘者才看清这是先秦中原文化所不见的金杖。

  据了解,一号坑发掘出文物567件,包括青铜制品、黄金制品、玉器等。后来,又在二号坑发掘出更多的文物,达到1300件,包括735件青铜器、486件玉器,还有金器、象牙、石器等。

  “当时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回忆当时情形,刘章泽依然对于他参与三星堆的发掘感到自豪和兴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