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活动现场
刘玲莉是川大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最初,她是做临床教学工作的,在2015年12月,她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经过初步了解,我觉得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工作很有意义。让捐献者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延续,让受捐者得到重生的机会。”然而,刘玲莉坦言,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也遇到了困难。“当和家属谈到器官捐献时,对方很反感,不待见我。我想主要还是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刘玲莉说,随着国家对器官捐献的宣传的深入,特别是年轻人,对器官捐献的接受度在慢慢变高。“近两年的变化最明显,很多家属可以耐心听我们讲器官捐献这件事了,还有主动提出要捐献的。”让刘玲莉印象深刻的是一名20岁的女大学生。这名女大学生当时得了脑胶质瘤,在生病期间来到医院主动填写了器官捐献志愿书。
“从我自身来讲,这些年也在发生在改变,可以更多地站在家属的角度去与他们沟通,他们也就更能接受一些,有的家属还和我成了朋友。”
从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2016年启用开始,每年刘玲莉都会来参加纪念活动。她说,看着纪念墙上的名字一年年增多,心里挺难受的,因为这意味着更多人的过世。“但换个角度,这也意味着捐献者生命的延续和新生,一个人的捐献常常可能会救几个人。”
据了解,截止到2019年3月27日,四川省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累计达到22056人,居全国第3位;累计实现人体器官捐献742例,捐献大器官2060个,遗体捐献670例,眼角膜捐献1138例,位居全国前列。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