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饭碗2.0养成记】熊熙:职业教育未来将为更多人提供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2019年06月13日 11:25:31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戴璐岭 陈淋 编辑:邱令璐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13日讯(记者 戴璐岭 陈淋 摄影报道)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今年以来,无论是“职教20条”还是“扩招100万人”亦或者“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都成为了今年新的“关键词”与“流行语”。

  职业教育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个时代,干哪行才叫“金饭碗”?如何筑就“大国工匠”成长之路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这些问题不仅是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成为了职业战线的教育专家深入研究探讨的方向。四川新闻网推出【金饭碗2.0养成记】专题报道,来看看专家们这么解答职业教育的发展!

熊熙接受记者采访

  人物:熊熙——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航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教育督导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

  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称“职教20条”)后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其中,“职教20条”提到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高素质技能人才究竟是什么样人才?

  熊熙告诉记者,“原来我们讲高技能人才,可能会觉得是动手能力好就可以了。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需要必要的理论支撑、知识储备以及对技术的掌握和理解,想成为高技能人才,甚至大国工匠就很难了。”熊熙告诉记者,随着国家产业发展,不仅需要具备有高超的手艺的人才,更需要有知识储备和技术含量支撑,因此高素质技能人才不是简单的以前觉得手艺活很好就行,这就给“大国工匠”赋予了新的定义。

  那么,高职院校应该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对此,熊熙表示,“‘职教20条’规划了未来5~10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国家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框架和路径。而这些总体框架和路径对学校来讲,实际上是解决了走什么路的问题。”但是熊熙认为,对每一个学校需要明确的是,在未来国家规划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发展当中究竟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为?“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选择,因为成立一个职教体系以后,不管现在是什么层次的学校,都要重新去思考,基于现在的定位还是向更高的层次去发展。”

  熊熙认为,高职类院校现在主要应回应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是学校想培养什么人,而是国家需要怎样的人才。” 熊熙拿四川举例,“现在我们四川在发展‘5+1’特色产业,例如航空产业。事实上我们四川有很多航空学院就在为四川发展航空产业而输送人才。这既是在服务产业,也是服务整个四川经济建设。”所以,熊熙认为职业学院需要思考国家需要某种类型的人才,学校有没有去培养?

  不过,现在依旧有不少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带有偏见。如何消除这样的偏见呢?对此,熊熙认为,其实早在100多年前,“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老先生就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已经能帮大家消除一部分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了。不过,实际上使无业者有业是职业教育第一个要解决的,熊熙告诉记者,第二个需要解决的是有了工作之后能够非常投入,实现个人的发展、彰显个人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我相信职业教育这条路,以后会为我们国家许多人提供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