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第一书记们带着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下基层、接地气,挥洒汗水、施展才华,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以真心换民心,以真干办实事,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认可。
富顺县交通运输局的陈小燕,2014年开始选派到李桥镇石高村担任第一书记,当年才23岁的她,怀揣激情和梦想,开启了第一书记的扶贫征途,2017年,她继续留任该村第一书记。从羞涩的校园女生到扎根基层的“女汉子”,从宽敞明亮的交通局机关办公室到乡下的田间地头,四年的时间里,她用真情和实干使石高村实现了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的转变。
这期间,第一书记们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较好的优势,扎实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创建行动,新建村级1+6党群服务中心60余个,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点140余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31个,发展入党积极分子900多人,培养村(社区)后备干部700余人,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从泥泞小路到5.5米的产业道,从荒山野草到“绿色银行”,从省定贫困村到产业示范村……”板桥镇石龙村第一书记肖顺华道出了一路的艰辛与坚守、成功与喜悦。2017年6月,他因急性胆囊炎住院手术,在送进手术室的前一刻还挂念着村里的工作。半个月后还未完全康复,就偷偷跑回了村里,一边检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度,一边开着玩笑说自己是“无胆英雄”。他用脚步丈量着走进群众内心的距离,用汗水浇灌着脱贫致富的希望。
两年来,第一书记们坚持通过自身努力和派出单位优势,帮助所在村引项目、引技术、引资金,将85.2%的贫困人口集聚在主导产业链上。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引进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到户项目等带领群众脱贫奔康,实现全县34个贫困村、5.2万余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刚到村里时,我召开了履职以来的第一次村民大会,本想和村民分享自己的‘宏伟蓝图’,然而,村民们将信将疑的反应却给我泼了一盆凉水。”省定贫困村吴山村第一书记张齐斌谈到,“随后的几个月里,我便逐户走访,和村民们话家常、聊想法,提出了‘社会治理+扶贫’的工作思路。”吴山村通过引入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建了自己的社工组织——“吴山社工”。又成立了以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厨艺爱好者为主体的“梦缘”舞蹈队、“蝶舞”环保队、“味典”小厨3支自治组织。在覆盖全村95%家庭的微信群里,村民们热闹的讨论着村上的大小事务,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形成了吴山村村规民约。

欧晓平(右二)
在富顺的第一书记队伍中,也有来自凉山州的彝族同胞。他是石道乡同安村第一书记欧晓平,因为皮肤黝黑,被村民们亲切的称为“黑书记”。欧晓平从小就深刻体会过贫穷的滋味,自选派到村,他就立下了军令状。他不是巧言能辩的人,总是用朴实的语言和情感耐心做群众工作;用行动和执行力让一件件实事落地有声。他说:“第一书记到基层锻炼,是了解基层情况、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但我总觉得自己能做的太微不足道了。”
两年来,全县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第一书记,围绕着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和提升治理水平,主动作为,积极进取,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了群众越来越高的“幸福指数”。同样,经过基层的历练,第一书记们综合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近年来,全县有140余名第一书记被省市县表彰表扬,20余名第一书记被提拔重用。据悉,2019年6月,富顺县新选派291名第一书记将再次整装出征,逐梦广袤田野。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