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当代艺术 省图书馆这场展让古籍文献“活”了

2019年06月22日 13:15:38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李慧颖 编辑:王雪意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22日讯(记者 李慧颖摄影报道)当传统医学古籍与当代艺术家的绘画、互动装置、录像作品交错,会呈现出什么神奇的效果呢?了解中医文化也能变得简单时尚。今日,“默化 —— 古籍里的传统医学文化与当代生活、艺术的潜移”展在四川省图书馆开展,展览将以别开生面的创新方式,融汇呈现百余件珍贵古籍文献和文物、多位重要当代艺术家的特别创作以及特制展品。古医文化、文献与当代艺术的罕见互动,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一次立体呈现,亦是“古籍文献活化”的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

  展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主办;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省中医药科学院承办。

传统医学古籍与当代艺术的交错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分为古医起源、中医哲学、传统藏医、生命与神秘的大自然、理法方药·医艺同境、医书浩瀚、巴蜀医风医德以及生命诗学等八个错落的时空展区。整个展览充满了现代气息,又有古风神韵,拉近了中医古籍与观众的距离。倾听心脏的跳动声,感悟生命的起源。观赏南非艺术家米兰达·莫斯特别创作的互动装置作品《含羞的植物》,生动再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神秘感应,对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以及敏感、脆弱与共生的关系进行了探索。青年艺术家郭鸿蔚探访蜀地,围绕四个“情志病”案例创作的《解忧愁图》系列纸上水彩作品,对古老医学的认知系统尝试性地进行了视觉解构及转换。

  当代艺术家的绘画、互动装置、录像作品穿行在展览的多维时空中。艺术家梁绍基自1989年开始在天台山养蚕,形而上哲思与诗性冥想贯穿在其30余年的实验中,亦将以蚕丝构筑的艺术时空在此次展览中呈现。当代艺术家柴一茗结合《山海经》的文献与典故,将沉寂在古籍文献中的医药之物与神话形象进行视觉复活。研究中医多年的声音艺术家陈弘礼,以古医哲学为灵感特别制作的空间声音作品《物语》等。多件艺术作品为此次展览特别委约创作,首次与观众见面。

 [1]  [2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