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至12日,“芦山地震一周年”巡回采访组重走灾区,记者被一幅幅热火朝天的重建画面打动,画面中最动人的是“人”。
2013年4月22日,震后第三天,消防部队已转入财产救运、灾区服务、安置区火灾防控、防止雨后次生灾害发生等救援工作。
2013年4月28日,芦山感恩餐厅在这里正式开业,饭点一到,一条领饭的长队就会排起。餐厅老板付军介绍,最多的时候,这里有200人同时在排队。
一台电脑、一张老式梳妆台、一幅儿子的结婚照、一些虽然老但还能用的锅碗瓢盆……何新民趁着下午毛毛太阳,拿着抹布仔细打扫从坍塌的老房子里抢救出来的家具。
廖智,她是绵竹汉旺镇的一名舞蹈老师。5·12地震中,她失去了婆婆和女儿,失去了双腿。但灾难并没有击垮她,她戴着假肢依旧舞蹈。
2013年04月21日,江苏省南通市,中国好人、慈善双雄之一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得知四川芦山地震消息后,来到江苏省南通市红十字会捐款。
“我的世界是无声的,但也同样精彩。我有眼可以看,有手可以做,有脚可以走,谢谢大家的信任,让我也来出份力。”聋哑理发师给记者写下了这段话。
独自挪动两百多斤的预制板,对于身材矮小、瘦弱的杨玉蓉来说,绝对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昨天她却办到了。
地震发生不久,道路一经抢通,大量抗震救灾物资便涌入芦山重灾区,骆志勇主动投入,冒着不断的余震和山路飞石的危险。
黄永涛懂事、明理、富有爱心,是黄家人的骄傲。“5·12”汶川特大地震,他在绵阳读高中,将学校给予的困难帮助名额让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