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中谋定
越是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困难,越要目标坚定,保持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3月1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怀揣希望,踏上回家的旅程。
同一天下午,四川省与世界500强央企投资合作座谈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京举行,41家央企负责人到场,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4356亿元。
紧随其后,第二天上午,四川—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对接会在京举行,60多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境外知名企业及商协会负责人参加。
这是当下四川干事创业只争朝夕的节拍。节拍来自对复杂形势的洞察,对长远发展的谋划。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急流勇进——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全力投入治蜀兴川的新实践。
这样的节拍保持了整整五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委在2012年底就确立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确定了“追赶跨越”的发展态势。
然而,重创不期而至。2013年4月,一场强烈地震突然来袭,数百万人受灾;7月,特大暴雨接连袭击四川盆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同样在7月,全省工业经济刚刚走出的“小阳春”急转直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6月的12.6%,大幅下跌至7.8%,为此前两位数的增长历史划上休止符。
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之外,四川较之全国其他地区,还面临包括抗震救灾、重塑政治生态等更为特殊的考验。
面对难题,有人困惑,有人迷茫,“速度情结”与“换挡焦虑”并存,悲观的情绪有之,无所作为的想法有之,回到粗放发展老路的言论有之。
能否在复杂形势下排除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根本目标和主要矛盾,考验的正是定力。
省委书记王东明鲜明提出:发展始终是四川的第一要务!
芦山地震发生后,在奋力抢险救援的同时,省委的态度坚定不移:统筹推进抗震救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两手抓、两不误”。
专注发展定力,就是要时不我待见行动。震后不到一个月,“央企入川”活动举行,60余家中央企业的负责人如约而至。“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半年内三大投资促进活动相继举行,签约投资总额8000亿元。
专注发展定力,就是要凝神聚力抓落实。项目是重要抓手,伴随着成千上万具体项目的开工、推进,宏大战略、美好蓝图一点点在四川变成现实。
变中谋定,倾力而为,动而有序。四川在过去5年干成了奠基长远的一系列大事。
就在国外媒体格外关注中国西部制造业外流之际,今年2月,总投资逾90亿美元的格罗方德公司格芯12英寸晶圆项目在成都高新区正式奠基——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格罗方德的投资计划表明,高端制造业重心仍在转向太平洋另一侧。”
这,或许就是对四川专注发展定力的一个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