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出产的朱鹮卵。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
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
峨眉山脚下的生物资源实验站里,随着繁殖季进入尾声,已经有35只小朱鹮在川诞生。
历史上,四川曾是西南地区朱鹮的唯一分布区域。半个世纪前,四川广元最后一次发现朱鹮活动痕迹。阔别半个世纪后,朱鹮“第二代”顺利在四川降生的消息,让一位成都老人热泪盈眶。这位在20多年前曾救助过野生朱鹮的老人,终于完成了与朱鹮的特殊“约定”。
A ·新一代
18对朱鹮夫妇产卵破百
朱鹮“第二代”破壳35枚
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配对成功的18对朱鹮夫妇目前下了102枚朱鹮蛋。从4月18日第一只小朱鹮破壳至今,已经有35只朱鹮第二代在四川降生。随着繁殖季接近尾声,最终能有多少小朱鹮破壳而出,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仍在期待,“事实上,产卵的数量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期待值。”
2016年11月,50只来自河南、陕西以及浙江等地的朱鹮第一次到四川定居,它们对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加上绝大部分朱鹮都是首次配对,没有繁殖经历,“就目前情况来看,朱鹮的产卵数量和孵化成功率是比较成功的。”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博士杨海琼说。
“一般朱鹮一窝下蛋1到4枚。如果只下了一枚,我们会人工辅助,拿走窝里的蛋进行人工孵化,促使朱鹮再下一窝,增加产量。”杨海琼说,这样的技术虽然有效,但必须建立在朱鹮夫妇的身体健康之上,所以要严格控制,不能随心所欲,想增产就增产。
朱鹮的孵化周期为27-29天,目前孵化朱鹮蛋主要采用纯自然孵化、纯人工孵化、人工孵化与自然孵化相结合三种方式。基地工作人员根据朱鹮的繁殖经验、护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来综合测评,确定朱鹮蛋的孵化方式。
“朱鹮完全破壳的过程需要30—40个小时,在笼养条件下,基地人来人往的环境容易对朱鹮造成影响,一些朱鹮妈妈还等不到时机成熟就会提前将蛋壳啄碎,让小朱鹮提前出世,很容易造成意外死亡。”杨海琼介绍。

2017年出产的小朱鹮。
保温箱里呆了15天
最轻小朱鹮获得特殊关照
据介绍,有一只朱鹮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刚刚出世的时候体重只有48克,而正常朱鹮的体重为55-62克,其他的朱鹮出生后只需要在保温箱呆10天,这只朱鹮呆了15天。现在,这只已经16日龄朱鹮宝宝进食量只相当于其他七八日龄朱鹮的进食量。“目前这只朱鹮宝宝只有246克,跟同期孵化的朱鹮相比,要轻100多克。”
“这只朱鹮个头小,吃得少,消化也不好,我们只有让比较细心的工作人员进行特殊关照,不能按正常朱鹮的进食量给它喂食,我们都是少量多次的给它喂食,既要保证它吃饱,也要保证它能够消化,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喂水的时候加一些抗病毒药物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杨海琼说,这只朱鹮采取的是人工孵化的方式,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顾下,已经慢慢恢复健康。“它虽然发育慢一点,但是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它的体重最终还是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
杨海琼最近已经开始着手四川朱鹮的基因谱系建设,2年后,这一批朱鹮“第二代”也将陆续成熟,生息繁衍。可以预估的是,这批小朱鹮长大以后,将极大地丰富四川朱鹮种群重建的经验,也丰富四川朱鹮的基因序列。
从2012年开始实施四川朱鹮种群复兴计划,到朱鹮第二代在四川诞生,走到这一步花了5年时间。